紅豆八寶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章 三國大型戰爭,魏宮蓮,紅豆八寶飯,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後,孫策與袁術決裂;同年夏,被朝廷任命為騎都尉,襲父爵烏程侯,兼任會稽太守。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朝廷任命孫策為討逆將軍,並封為吳侯。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孫策擊敗廬江太守劉勳及劉表部將黃祖。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初,孫策在奪取豫章郡後統一江東。
同年四月,正當孫策想著是否發兵北上之際,在丹徒狩獵時為許貢三門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
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勢力,並於稱帝后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孫策孫權盤踞的東吳,並沒有參與官渡之戰。
而在官渡之戰進入相持階段,由於袁紹方許攸叛逃,向曹操建議攻取袁紹存糧地烏巢。
曹操果斷採取建議,火燒烏巢。袁紹軍隊潰敗,曹軍趁勝追擊。
官渡之戰增強了曹操的實力,為曹操擊潰袁紹,統一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北方僅有曹操和袁紹勢力較大,此戰擊潰了袁紹,北方就無人能和曹操抗衡。
官渡之戰後,袁紹僅八百騎逃回北方。冀州地區,發生反袁的動亂,袁紹率軍平定。
官渡之戰,經過一年多的對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
這個戰例,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曹操以此戰而踞北方。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袁紹因兵敗,內憂外患而死。袁氏家族自此衰敗,再也無力與曹操對抗。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又征服烏桓,至此,戰亂多時的北方實現了統一。
袁紹(?-202年6月28日)[1],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商水縣)人。東漢末年軍閥,漢末群雄之一。
袁紹出身漢末名門“汝南袁氏”,自高祖父袁安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袁紹早年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曾指揮誅殺宦官。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與董卓對立,被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
在漢末群雄割據的過程中,袁紹先佔據冀州,又先後奪青、並二州,並於建安四年(公元199年)的易京之戰中擊敗了割據幽州的軍閥公孫瓚,統一河北,勢力達到頂點。
但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中被曹操擊潰。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袁紹在平定冀州叛亂之後病逝。由於袁紹在河北廣施德政,百姓聽聞其去世的訊息,大多悲憤。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
這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繼闔閭破楚之後的又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
曹操在統一整個中原及北方之後,開始對長江流域的劉表、孫權勢力進行統一戰爭。
赤壁之戰發生在公元208年,是曹操與孫權、劉備的聯軍之間爆發的一場戰爭。
話說,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後,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正月回到鄴城後,立即開始了向南用兵的軍事上和政治上的準備:
1、於鄴鑿玄武池以練水軍;
2、派遣張遼、于禁、樂進等駐兵許都以南,準備南征;
3、令馬騰及其家屬遷至鄴,做了實際上的人質,以減輕西北方向的威脅;
4、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任丞相,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統治地位;
5、以罪名殺了數次戲侮及反對自己的名士孔融,以維護自己的權威。
孔融(公元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治今山東曲阜)人。東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