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八寶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章 三國大型戰爭,魏宮蓮,紅豆八寶飯,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南四郡,孫權與劉備取得戰爭的勝利。
赤壁之戰中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此戰為其後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周瑜(公元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縣西南)人。東漢末年軍事家、政治家、謀略家、東吳名將。
出身廬江周氏,洛陽令周異之子,從祖周景、從父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當時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興平二年,助孫策於曲阿之戰中擊敗劉繇。
建安三年起隨孫策平定江東。
建安五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建安七年,曹操責權送質,周瑜諫阻納質,建議孫權佔據江南,擁兵觀變,確立了割據江東、獨立建國的戰略方針。
建安十三年,曹軍兵臨江東,周瑜分析曹操兵行四患,力主抗曹,並親率吳軍,以火攻大敗曹軍於赤壁。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此役奠定了漢末“三分天下”的基礎。
建安十四年,周瑜又率軍於南郡之戰中大破曹仁、徐晃聯軍,成功奪取軍事重鎮江陵,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提出“取蜀,並張魯,聯馬超,再以襄陽為根據地蠶食曹操,北方可圖”的戰略。在整裝取蜀途中病逝於巴丘,年僅三十六歲。
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實奇才也”,他文武兼備,有雄才大略,是東吳勢力取得軍事成功和割據地位的主要功臣之一。被讚譽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
漢中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
此戰由劉備從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發起,至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結束,戰爭持續近兩年之久。
交戰雙方主帥分別為劉備、曹操。劉備方參戰將領主要有張飛、馬超、趙雲、黃忠、法正、黃權等,曹操方參戰將領主要有夏侯淵、曹休、曹真、曹洪、張合、徐晃、郭淮等。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劉備與孫權結成聯盟於赤壁之戰大破曹操之後,收復荊州各郡。劉備以荊州為根據,進而攻佔益州。
與此同時,曹操擊敗以馬超、韓遂為首的關中聯軍,進而攻佔張魯佔據的漢中地界。
漢中與蜀中相接,曹操進軍漢中給剛剛易主的蜀中百姓帶來不小的震動。司馬懿勸諫曹操可趁機攻佔蜀中,但曹操後方卻發生叛亂。
曹操留夏侯淵、郭淮、徐晃、張合等鎮守漢中,並讓張合進犯巴蜀西。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鎮守荊州的關羽與孫權發生矛盾,孫權派人襲取荊州。
劉備率軍支援關羽。而此時張合深入巴蜀西,已經攻打到宕渠一帶。劉備忙與孫權講和,湘水劃界後,率領張飛於瓦口關大破張合。
而漢中又是益州的北方門戶,直接威脅到劉備的益州。張合退走後,劉備在法正、黃權等人的建議下,率領大軍攻打漢中。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劉備派遣張飛、馬超、雷銅、吳蘭等人攻打下辯,曹操派遣曹洪、曹休、曹真抵擋。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張飛屯兵固山,做出要截斷曹洪後方的樣子,但被曹休識破。
曹洪在曹休的建議下,趁蜀軍兵力尚未集結之時襲擊吳蘭。雷銅、吳蘭等戰死,馬超、張飛於是退走。
劉備又派遣將領陳式去攻打馬鳴閣道,打算斷絕漢中與許都的聯絡,但被徐晃擊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