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八寶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章 魏晉南北朝,魏宮蓮,紅豆八寶飯,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連串的漢化運動,但因種種因素,卻造成漢化與反漢化兩大陣營的對抗,引起“六鎮之亂”,瓦解了北魏王朝。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東魏與西魏,隔黃河而治,東魏後為北齊所代、西魏為北周所代。
從拓跋珪建魏,到557年西魏亡,共歷十七帝、171年,是所有魏晉南北朝王國中,立國最長久者。
東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受權臣大將高歡脅迫,逃往關中。高歡另立元善見為孝靜帝,遷都於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史稱東魏。
統治區域有原北魏領土洛陽以東的地區。公元550年為高洋(高歡的兒子)所代,東魏共歷16年。
西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入關中,將領宇文泰迎之。公元535年,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寶炬為魏文帝,定都長安,史稱西魏。
統治區域有今原北魏領土洛陽以西的地區及益州、襄陽等地。公元557年宇文覺(宇文泰三子)所代,西魏共歷三帝、23年。
北齊,公元550年東魏大將高歡的兒子高洋奪取東魏政權稱帝,國號齊,建都於鄴。
為與南朝的蕭齊區別,史稱北齊,因皇室姓高,故亦稱高齊,統治區域相當於東魏領土。公元577年,被北周所滅,共歷八帝、27年。
北周,公元557年,西魏大將宇文泰之子宇文覺奪取西魏政權稱帝,建國號周,都於長安,史稱北周,因皇室姓宇文,故也稱宇文周。
公元577年,滅北齊,統一中國北方,並繼續攻取江北、淮南,統治區域擴大到長江北岸。公元581年,隋所代,共歷五帝、24年。
公元581年,北周大臣楊堅受禪稱帝,國號大隋,公元583年,建都大興(今陝西西安),公元589年,滅南方的陳朝,結束南北朝分裂的局面,全國再度統一。
隋朝疆域,東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萬四千八百一十五里。歷代之盛,極於此矣。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出了名的亂世,長達369年。期間,只有西晉王朝統一了11年時間。亡於五胡十六國。
這裡,簡單介紹五胡十六國。
匈奴人劉淵建立漢政權(後改國號曰趙,史稱前趙)。
公元316年,劉淵族子劉曜攻佔長安,俘晉愍帝,西晉亡國。西晉共歷四帝,享國52年。北方從此進入“十六國”時代。
十六國,自公元304年,劉淵稱王起,北方各民族紛紛建立起各霸一方的王國,直到公元439年,鮮卑拓跋氏滅北涼為止,共歷135年。
在此期間,共有五個民族各自建立王國,包括:匈奴、鮮卑、氐、羌、羯。
這些王國的統治區域,分佈在北方和四川一帶,共計有成漢(巴氐人李氏)、夏(匈奴赫連氏)、前趙(匈奴劉氏)、後趙(羯族石氏)、前秦(氐族苻氏)、後秦(羌族姚氏)、西秦(鮮卑族乞伏氏)、前燕(鮮卑族慕容氏)、後燕(鮮卑族慕容氏)、南燕(鮮卑族慕容氏)、北燕(漢族馮氏)、前涼(漢族張氏)、後涼(氐族呂氏)、西涼(漢族李氏)、南涼(鮮卑族禿髮氏)、北涼(匈奴族沮渠氏)等十六國。
另外,還有冉閔的魏(漢族)、西燕(鮮卑族慕容氏)、及北魏前身的代國等不被計算在內,此即史稱的“五胡十六國”時代。
這時期,諸國彼此混戰。僅有前秦苻堅時,曾一度統一北方,但為時不久,前秦即在公元383年與東晉淝水之戰中戰敗,四分五裂。
南朝疆域方面,南朝劉宋繼承東晉疆域,基本上為二十二州上下。
河南地於宋太初四年(公元422年)之後逐漸被北魏併吞,改以淮水為界。同時,南北對峙,以其地盤大小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