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八寶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章 太師府五少爺,魏宮蓮,紅豆八寶飯,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素來容易傷花悲月,成日裡盡瞎想。也不過和自己姐姐這麼一說。”
馮妤收好信箋,走出屋子。想著一個人呢。
魏天子拓跋宏今年二十出頭了,已是五位皇子六位公主的父親,但根據天家禮法,沒有冊立中宮皇后的他,仍然可視作京都平城裡的一位單身貴族。
引人矚目。
三年了。出了太皇太后的遼西馮氏,也有些按捺不住了,二叔祖遼西王馮崇這次也會親臨道賀。
往年裡,太皇太后馮氏體諒駐守四方的諸侯距離京都平城,何止千里,一早免了遼西王馮崇等幾位年事已高的諸侯王每年來回如雁奔波。
朝廷恩旨,各路諸侯王過了知天命的半百年紀(知天命,五十歲),三年進京一趟足矣。
或者,可上表由世子代勞。馮妤記得,二叔祖馮崇的世子今年春才返回遼西燕地本家。
現在是北魏太和十年(公元486年)。
北魏太和十年(公元486年)春正月初一,魏天子開始身穿帝服,接受各國使者朝見並宴請他們。
而北魏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冬十月,太皇太后馮氏就長居中宮後殿的佛堂禮佛,不再過問政事。
冬十月二十七日,司徒、魏郡王陳建去世。是太皇太后馮氏抱病最後一次出現在天家諸王和眾臣眼前。
或者說,親往送行。
也可視作,北魏太和十年春,魏天子拓跋宏已經開始親政。
不過,天子還是體恤鎮守邊地的諸王老臣,他們的世子去年秋才見過的。
大概也想不到,他們紛紛上表,賀天子。
親自朝賀。
就不要說,駐守洛州的昌黎郡王馮熙,原就在天子腳下,還沒有到知天命的年紀。
現在,仍然在京都城外的北郊營地待命。
馮妤走進馮家軍主將的屋子裡的時候,父親馮熙正在和她四叔說著話。
看了她一眼,接著說,“原是說的夏四月初一,現在定了,是初三。天子初次身穿法服乘車前去西郊祭祀,祭祀完了,就過來。”
西郊呵。
馮妤走到案牘前,隨手將一沓文書移開,拿出賬本核對軍中糧草。
時年魏天子祭天皆是在西郊,原本走北門最方便,她突然冒出一個奇怪的念頭:
“是要走西門了。魏天子還可攜皇長子,順路巡察京城。”
也才四五歲。
北魏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後,“營宮室,建宗廟,立社稷“,進行一系列的首都建設,宮殿苑囿、樓臺觀堂等重大工程上百處。
為了改善城市環境,從城北引渾水,從城西引武州川水入城,使首都大街西岸有潺潺流水。
城有四門。城北外駐軍,與城西城門外皆有護城河,吊橋當道,守軍穿梭。
進得城來,城內東西魚池有游魚嬉戲,水旁弱柳、絲楊、雜樹交蔭。
利用水和樹把城市打扮得清新雅緻,配上巍峨的宮殿樓閣,真是花團錦簇一般。
確實是“靈臺山立,壁水池園,雙闕萬仞,九衢四達,羽旌林森,堂殿膠葛”。
馮妤在案牘前合攏軍中文書,放好,似乎這才注意到多出來的賬本。
“這是什麼?”
說著,她隨手翻看起來,“武庫。”
馮妤的四叔聞言看了過來。
原本和她父親馮熙說著話,馮妤了進來也沒有注意。她四叔說,“妙蓮,剛剛還在跟你爹說,換了你五弟馮次興領軍。這次都這樣,年輕將領。”
停了一會兒,又說,“原本不是說的次興盤點庫裡的武器裝備,時間上來不及了,哪一刻得了空閒。你幫著清點一下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