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八寶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章 名正,言順,魏宮蓮,紅豆八寶飯,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丫鬟採紅不敢做主,暗暗回頭看自家小姐。
但見自家小姐輕輕地搖了搖頭,說:“我的畫像小繡已經進了宮。此去本是應陛下之召,等候朝廷選拔才人善贊等宮中女官之機,如何能收男人佩飾?採紅,就扯斷那幾根頭髮吧……”
話音未落,卻瞧見來人身側的大哥馮思政略微頷首,似有嘉許之意。
神情卻像是授意她收下玉佩似的。
馮妤微怔著,略微分了神,聽來人問:“你是馮熙的女兒嗎?”
她低頭,說是。
“怎麼不抬起頭來?”
這一下,她連“是”也不敢回了,只是盯著石欄杆外的水面蓮花。
“難道日後成了貴人,也要這樣害羞嗎?”
她驚訝地略微抬頭,接下來的話,魏天子卻是和她大哥馮思政在說,“送進宮裡的畫像,太皇太后也瞧見了。馮家雙飛燕,太皇太后和我瞧著都是好的……叫什麼名兒來著。”
魏宮裡的太皇太后是馮妤的姑母。雖然她的姑母出生時,北地的北燕已經不在了,仍被這裡視作北燕的公主。
也是因為遼西馮氏是自“北燕”而來吧。
和這裡南去的門閥士族彷彿,講究門第清貴,源遠流長,她家現在被稱作遼西馮氏。
馮氏顯貴,從西漢文帝時期的馮唐開始,那句俗語“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流傳到後世。
遼西馮氏就是馮唐的一支,歷史上出現了不少名人。
尤其是經歷了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五胡十六國,馮跋、馮弘兄弟代慕容氏承北燕國祚,使馮家一躍成為北朝裡屈指可數的漢人政權,因“北朝南馮”而聞達於諸侯。
這是馮氏家譜。
接下來的,則是馮妤這些年聽叔伯族人祭祖宴後往自家臉上“貼金”的大話。
當不得真,權當一樂。
遼西馮氏因貴為先文成皇帝的皇后馮氏而居廟堂之高,一朝封后,便有不少族人隨她父親馮熙來了京都平城,在這裡安了家。
且不說兄妹相見,涕淚沾巾。
據說,先文成皇帝還見了皇后的哥哥馮熙,說是相談甚歡,設家宴為其接風洗塵。
……
鮮卑拓跋氏原居於額爾古納河和大興安嶺北段,“統幽都之北,廣漠之野,畜牧遷徙,射獵為業”,不比漢人先進的農耕文化乃至文明,“淳樸為俗,簡易為化,不為文字,刻木紀契而已”。
中原漢人詩書傳家且不說,何況他們無故興兵,以至中原戰火連綿,非義戰,遂將這些亂中原的蠻族一律叱之為“胡人”。
野蠻如同沒有開化的獸,不能承神州正統。鮮卑拓跋氏也是胡人的野蠻一支,劃歸東胡。
繼鮮卑慕容氏之後,亂中原的胡人紛紛意識到了這一點,這樣的禮,如無形中的一道道柵欄隔閡。他們進來了,便也不想再退居蠻荒,進而學習漢民族先進的文化,移風易俗。
因“魏”字具有美好偉大之意,而被鮮卑拓跋氏定為國號,並含有向江左東晉誇示自己是“神州正統”的意圖。這裡的君主、百姓都稱呼他們的國家為大魏,但這並不是三國的曹魏政權。
後來的歷史,會將其稱為北魏。
平城(今山西大同),是北魏現在的京都。
平城人已不再執著於被晉人所指摘的野蠻祖制,不合“禮法”的逐步糾正過來,詩書也興,更是將禮佛與他們原始的圖騰崇拜融合於塔寺壁畫。
他們漢化得徹底。
或者說,他們的部落裡原就是以漢人為主,和柔然的諸多部落雜居,遊牧在漢土北方的邊地。
等著一個名正言順進來的契機。
這片土地上的所有事情,皆有其自身執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