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八寶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章 佛誕,生蓮華,魏宮蓮,紅豆八寶飯,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原本是要進宮做娘娘的。再不濟,王妃也做得啊。
可三年前大選,不只是魏天子,他的那些兄弟諸王也都賜了婚。
也是因為時年女子十五歲就可以成親,男子訂婚便也都在十七八歲,而非成年的二十歲。
京都平城的清貴人家,二十出頭的有為少爺幾乎都做了爹。
那時哪裡想得到這峰迴路轉的。魏婆子低眉斂目道,“過兩天貴客盈門,要調我去前頭的門房上待一天。”
頓了頓,又說,“叫了我內院看花木的孫女,還有小丫鬟冬至,在側門守著。”
這件事情,馮妤倒是聽大丫鬟瑪瑙回了話,是外院的管家問如夫人常氏借了魏婆子和幾個婆子,以備不時。
樂安公主一早用素箋寫了帖子,差人送至家廟佛堂。來請她的宮女也是這麼說的,說她大哥大嫂高興,又說大小姐也回來了,若是她一人不去反倒不美了。
魏婆子又說了幾句閒話,這才轉身離開。
才推開門就有風伴著水汽進來,她不覺一個哆嗦,這都五月裡了。
都說天子求雨了。魏婆子微怔了一怔,突然想起,自二小姐回家那日,這雨就在下了。
斷斷續續的,也下足了七七四十九天。便也有說,四小姐原就是牡丹花神轉世,這是又回了天上。
身後也極盡哀榮,說是魏天子都輟朝三日。
五皇子說是還是養在太皇太后身邊。魏婆子心裡也有幾分唏噓,去歲這時候,遼西馮氏昌黎郡王這一支的世子馮思政喜得貴子,還專程在家廟上祀,告知博陵長公主。
長樂郡本家也來了人。太師府便也有了要叫二少爺回來的風聲。
相比城南宅子裡的二少爺,攜二少夫人初一十五風雨無阻地前來家廟上祀,二小姐沒能進宮的事便也過去了。
四小姐替代二小姐進了宮,二小姐去了洛陽養病。不想二少爺就惹來雷霆震怒……馮太師都去宮裡頭請罪。
不也過去了。魏婆子在階下拿了傘,心下感嘆,府上現在紛傳二小姐當真是“佛掌心的蓮”,或者說,蓮花座上白玉碾成的女佛轉世。
是要步步生蓮華,與魏天子在天比翼鳥,在地連理枝。她撐著傘走了。
禮部的大人,或者說天子家的長輩登門,如民間娶妻的三書六禮。只是更細緻繁瑣。
開始進行了納采、大徵等禮儀,這是宮廷迎天子結髮妻子的禮。而魏天子已經登基。
府上也有懂的人,私底下也在說:“這是魏宮第一次了。皇后是一國之母,地位極高。雖然二小姐冊立昭儀娘娘,確是魏宮現在地位最高的女人,可視作他的妻。”
而他們確實是這麼走的。
當年太皇太后馮氏,一開始也只是先文成皇帝的貴人,一早進宮。
箇中詳情,這十年一直待在茶房裡的魏婆子也不知道。她愛湊這熱鬧,也給人做過媒,牽過紅線。
時年平城這地方做媒,還是講究門當戶對的,就拿男女雙方的年齡來說吧。
女子比男子大個三歲、小個三歲都無妨。不是還有句民俗,“女大三,抱金磚,女小三,男做官”。
這話其實是說了。
女子比男子大三歲,好生養,今年進門,明年沒準就抱孫。而女子比男子小三歲,正好培養一下感情,孩子的事緩兩年,男人先奔事業去。
這孩子,這時候,有時是得靠做母親的搏命了。而民間尋常人家也就娶一個兒媳婦的。
可不得仔細盤算一番。
活到魏婆子這歲數,做媒都做了幾回,這裡面的條條框框自然是心知肚明:
娶兒媳婦,年紀大有大的好,年紀小有小的好。小兩口到了一起,日子過得和和美美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