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八寶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章 三國群雄簡介,魏宮蓮,紅豆八寶飯,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後袁術奢侈荒淫,橫徵暴斂,使江淮地區殘破不堪,民多飢死,部眾離心,先後為呂布、曹操所破,元氣大傷,後於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嘔血而死。

據說,袁術眾叛親離,想過投靠兄弟袁紹。袁紹答應了,但被曹操所阻。

孫策(公元175年~200年5月5日),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破虜將軍孫堅長子、吳大帝孫權長兄。

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孫吳政權的奠基者之一。《三國演義》稱其武勇猶如霸王項羽,綽號“小霸王”。

孫堅在北方參與平定黃巾、董卓之亂等軍事活動,年少的孫策攜母遷居舒(今安徽廬江西南),與當地豪族名士周瑜等交友,收合士大夫,深得江、淮人心,頗有聲譽。

孫堅死後,孫策為繼承父親孫堅未完成的事業而屈事袁術。在廬江血戰兩年,最終破城,卻遭袁術的失信。

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孫策徵得袁術許可,東渡長江,周瑜將兵迎之,進攻樊能、於糜,又在當利口襲擊張英,並以曲阿為據點,與揚州刺史劉繇進行決戰,大敗劉繇。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率兵進攻會稽王朗和吳郡嚴白虎。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術僭越稱帝后,孫策與袁術決裂;同年夏,被朝廷任命為騎都尉,襲父爵烏程侯,兼任會稽太守。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朝廷任命孫策為討逆將軍,並封為吳侯。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孫策擊敗廬江太守劉勳及劉表部將黃祖。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初,孫策在奪取豫章郡後統一江東。

同年四月,正當孫策想著是否發兵北上之際,在丹徒狩獵時為許貢三門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

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勢力,並於稱帝后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

劉表(公元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微山)人。東漢末年宗室、名士、軍閥,漢末群雄之一,西漢魯恭王劉餘之後。

劉表身長八尺餘,姿貌溫厚偉壯,少時知名於世,名列“八俊”。早年因參與太學生運動而受黨錮之禍牽連,被迫逃亡。

光和七年(公元184年),黨禁解除,被大將軍何進闢為掾,出任北軍中候。後為荊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為輔。

李傕等入長安,劉表遣使奉貢,被任命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假節,封成武侯。

在荊州期間,劉表恩威並著,招誘有方,使得萬里肅清、群民悅服。又開經立學,愛民養士,從容自保。遠交袁紹,近結張繡,內納劉備,據地數千裡,帶甲十餘萬,稱雄荊江,先殺孫堅,後又常抗曹操。

然而劉表為人性多疑忌,好於坐談,立意自守,而無四方之志,後更寵溺後妻蔡氏,使妻族蔡瑁等得權。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劉表病逝。蔡瑁等人廢長立幼,奉表次子劉琮為主;曹操南征,劉琮舉州投降,荊州遂沒。

公孫瓚(?—公元199年),字伯圭(一作伯珪),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人,東漢末年武將、軍閥,漢末群雄之一。

公孫瓚出身貴族。因母地位卑賤,只當了郡中小吏。因其相貌俊美,且聲音洪亮、機智善辯,得到涿郡太守賞識。後逐步做到中郎將,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遊牧民族,作戰勇猛,威震邊疆。

公孫瓚好戰,與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胡人的上司劉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漸激化。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公孫瓚擊殺劉虞,並挾持朝廷使者,得到了總督北方四州的授權,成為北方最強大的諸侯之一。

公孫瓚與袁紹多次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當我的偶像是安室透

可愛小奶喵

全球天災

鴆離

落春暉(重生)

十五著

穿書七零:糙漢努力賺錢養我

濁酒閒人

美漫:我自主進化為大超

人間正道事滄桑

天醫戰神

小呆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