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八寶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章 三國夷陵之戰,魏宮蓮,紅豆八寶飯,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布所破。呂布敗亡之後,張飛被任命為中郎將。
公元200年劉備衣帶詔事情洩漏,率領關羽、張飛逃走,殺徐州刺史車胄。後劉備戰敗,關羽被擒,劉備與張飛投奔袁紹。
公元208年劉備於長坂坡敗退時,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後,據當陽橋厲聲大喝,曹軍無人敢逼近,劉備因此得以免難。
劉備入蜀後,張飛與諸葛亮、趙雲進軍西川,分定郡縣。在抵達江州時義釋了劉璋手下的巴郡太守嚴顏。在巴西之戰中,擊敗魏國名將張合。在武都之戰中,兵敗而還。
劉備稱帝后,張飛晉升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
同年,張飛因為暴而無恩,被部將範強、張達殺害。諡曰桓侯。
桃園三結義,最初是小說《三國演義》裡記載的故事,述說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幹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至此,關羽和張飛兩位都從歷史舞臺謝幕。蜀漢還有個名人,丞相諸葛亮。
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琅琊陽都(今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
諸葛亮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
劉備依附荊州劉表時三顧茅廬,諸葛亮向劉備提出佔據荊州、益州,聯合孫權共同對抗曹操的“隆中對”策。劉備根據諸葛亮的策略,成功建立蜀漢政權,與孫權、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稱帝,任命諸葛亮為丞相,伐吳失敗後,劉備於永安舉國託付於諸葛亮。劉禪繼位後,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
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
前後五次北伐中原,未能實現興復漢室的目標。終因積勞成疾,於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省寶雞市岐山境內),享年五十四歲。
後主劉禪追諡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東晉桓溫追封為武興王。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公元221年7月,劉備親率蜀漢軍隊數萬人,對吳國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
當時,兩國的國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長江三峽成為兩國之間的主要通道。
劉備派遣將軍吳班、馮習、張南率領約三萬人(後期有沙摩柯等五溪蠻加入,總兵力應達到五萬)為先頭部隊,奪取峽口,攻入吳境,在巫地(今湖北巴東)擊破吳軍李異、劉阿部,佔領秭歸。
為了防範曹魏乘機襲擊,劉備派鎮北將軍黃權駐紮在長江北岸,又派侍中馬良到武陵活動,爭取當地部族首領沙摩柯起兵協同蜀漢大軍作戰。
孫權在面臨蜀軍戰略進攻的情況下,奮起應戰。
他任命右護軍、鎮西將軍陸遜為大都督,統率朱然、潘璋、韓當、徐盛、孫桓等部共五萬人開赴前線,抵禦蜀軍。
同時,又遣使向曹丕稱臣修好,以避免兩線作戰(所謂的劉備前軍四萬人的說法,主要就依據這時孫權向曹丕寫的求救信上所說的“劉備支黨四萬”)。
陸遜上任後,透過對雙方兵力、士氣以及地形諸條件的仔細分析,指出劉備兵勢強大,居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