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八寶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章 三國夷陵之戰,魏宮蓮,紅豆八寶飯,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領沙摩柯等陣亡,杜路、劉寧等卸甲投降。
劉備見全線崩潰,逃往夷陵西北馬鞍山,命蜀軍環山據險自衛。陸遜集中兵力,四面圍攻,又殲滅蜀軍近萬之眾。
至此,蜀軍潰不成軍,大部死傷和逃散,車、船和其他軍用物資喪失殆盡。
劉備乘夜突圍逃遁,蜀軍將領傅肜率部為之後殿,戰至兵眾盡死,傅肜壯氣益烈。
吳人諭之,想讓傅肜投降。傅肜罵曰:“吳狗!安有漢將軍而降者!”最終,傅肜奮戰而死。
但是,提前出發的吳將孫桓部卻走在了劉備的前面,截斷了劉備回益州的要道。
當劉備行至石門山(今湖北巴東東北)時,差點被孫桓部擒獲。劉備逾山越險,才得以擺脫追兵,逃入永安城(又叫白帝城,在今重慶市奉節東)。
這時,蜀軍鎮北將軍黃權所部正在江北防禦魏軍。劉備敗退後,黃權向西的歸路被吳軍截斷,黃權又恥於向吳軍投降,不得已於八月率眾北進,向曹魏投降。
同月,馬良由南方往西北撤退時,被吳將步騭截擊而死。只有向寵的軍隊特別完整從夷陵回到蜀地。
此戰,劉備軍幾乎全軍覆沒,陣亡數萬人。
劉備逃到白帝城後,吳將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張乘勝追擊,擴大戰果。但此時劉備收攏散兵以及趙雲的後軍來援,永安駐軍接近兩萬,陸遜已經失去攻克永安的機會。
再加上他顧忌曹魏方面乘機渾水摸魚、襲擊後方,遂停止追擊,主動撤兵。九月,曹魏果然攻吳,但因陸遜早有準備,魏軍終於無功而返。
次年四月,劉備一病不起,亡故於白帝城。夷陵之戰就這樣結束了。
東吳守住了荊州,而蜀漢受到重創,元氣大傷。此戰兩國實力都受到影響,為雙方日後消除矛盾、共同抗魏奠定基礎。
戰役中失利的蜀漢昭烈帝劉備向西敗逃,但是到了益州東部的永安便不再西進。
孫權方面雖然獲勝,但是聽到劉備駐紮在離邊境如此之近的地方仍然感到畏懼,遣使議和。
因長期征戰和兵敗而心力交瘁的劉備同意停戰,次年四月逝世,蜀漢軍政大權全部託付於丞相諸葛亮,後者立即遣使與東吳恢復同盟,共同對抗曹魏。
夷陵之敗讓新建的蜀漢政權受到沉重的打擊,不僅損失大量士兵與物資,還有多名將領陣亡。而隔年,君主劉備的死亡更讓這個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國家搖搖欲墜,國內叛亂四起。
丞相諸葛亮花了約5年的時間才能重建軍隊與彌平這些叛亂,並讓國力提升到可以對外出兵的地步。
這場戰役之後近四十年的時間內,三國互相之間的疆域基本保持不變,吳蜀重修於好的聯盟,再也沒有發生動搖,三國局勢出現穩定的對峙。
夷陵之戰,也因此被認為是前後三國的分界點之一。
正因為有著那麼大的影響,因而與袁紹攻曹操的官渡之戰、曹操攻孫劉聯軍的赤壁之戰,並稱為三國三大戰役。
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可以認為是重要轉折,這既是劉備最大的軍事失誤,也是陸遜軍事謀略的重要體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