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八寶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章 三國赤壁之戰,魏宮蓮,紅豆八寶飯,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陵。
曹操踞荊州,引軍至江陵,已達長江流域,東吳孫權震動。劉備派使臣諸葛亮與東吳聯手戰曹操。
同年十二月,程普與周瑜分別任左右都督,與劉備軍結成孫劉聯軍。孫劉聯軍逆水而上,行至赤壁,與正在渡江的曹軍相遇。
曹軍當時已遭瘟疫流行,而新編水軍及新附荊州水軍難以磨合,士氣明顯不足。初戰,就被周瑜水軍打敗。
曹操不得不把水軍“引次江北”與陸軍會合,把戰船靠到北岸烏林一側,操練水軍,等待良機。
周瑜則把戰船停靠南岸赤壁一側,隔長江與曹軍對峙。
當時曹操為了北士卒不習慣坐船,於是將艦船首尾連線起來,人馬於船上如履平地。
周瑜遂納部將黃蓋詐降之議,採用火攻。命其率小戰船十艘,上裝柴草,灌以膏油。
黃蓋假稱投降,趁夜向北岸而進。至離曹營二里之處時,各船一齊點火,然後藉助風勢,直向曹軍衝去。
曹軍大敗,舟船被燒,延及岸上曹營而傷亡慘重。曹操又下令將剩餘的曹軍舟船,都予以燒燬。
然後,撤退,又因為士卒飢疫而死者大半。
曹操大敗,退回北方。
隨後,孫劉聯軍攻取了南郡及荊州南四郡,孫權與劉備取得戰爭的勝利。
赤壁之戰中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此戰為其後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周瑜(公元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縣西南)人。東漢末年軍事家、政治家、謀略家、東吳名將。
出身廬江周氏,洛陽令周異之子,從祖周景、從父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當時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興平二年,助孫策於曲阿之戰中擊敗劉繇。
建安三年起隨孫策平定江東。
建安五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建安七年,曹操責權送質,周瑜諫阻納質,建議孫權佔據江南,擁兵觀變,確立了割據江東、獨立建國的戰略方針。
建安十三年,曹軍兵臨江東,周瑜分析曹操兵行四患,力主抗曹,並親率吳軍,以火攻大敗曹軍於赤壁。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此役奠定了漢末“三分天下”的基礎。
建安十四年,周瑜又率軍於南郡之戰中大破曹仁、徐晃聯軍,成功奪取軍事重鎮江陵,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提出“取蜀,並張魯,聯馬超,再以襄陽為根據地蠶食曹操,北方可圖”的戰略。在整裝取蜀途中病逝於巴丘,年僅三十六歲。
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實奇才也”,他文武兼備,有雄才大略,是東吳勢力取得軍事成功和割據地位的主要功臣之一。被讚譽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