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八寶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章 西宮娘娘,魏宮蓮,紅豆八寶飯,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傳說中,是伏羲氏造九針。
伏羲氏是中華文明的始祖。西晉《帝王世紀》中說:“伏羲氏嘗百草而制九針,以拯妖枉焉。”說的是伏羲氏,償百草,制九針,給人們治病。
伏羲氏生活的時代,屬於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冶煉技術還沒有開始,這“九針”可能是荊棘植物上拔下來的。
人們在野外生存時,常常會不小心被尖銳的東西刺傷,所以他們知道,又堅硬又尖銳的東西可以傷人,可以扎洞,還有動物遺骸骨頭,魚刺或骨刺或化石骨刺。
原始社會,就算新石器時代,原始人也是採集為主。石頭是原始人平日裡採集的武器儲備,打獵用的,而這“九針”,是治病用的,也就是針灸的起源。
做為縫衣用的縫衣針,歷史就更長久了。原始人會用縫衣針,也是從生活實踐中得來的。衣服,最初是為了禦寒保暖。
冬天的時候,原始人用獸皮禦寒,也要出門,去石洞外面。但是把獸皮纏在身上,容易滑落。
他們會用收集的堅硬又尖銳的東西,給獸皮穿洞,再用野獸的蹄筋或草藤將這些獸皮捆起來。於是,在原始社會山頂洞人時期,就出現了骨針。
骨針一般是用大的魚刺製作,針孔用堅硬的尖石頭連磨帶鑽製出來的。到了青銅器和鐵器時代,就有了金屬針。
最早的針,形似鉤子,是把細鐵絲彎過來再錘扁,針頭再磨尖。和釣魚的魚鉤類似。縫衣針,和自然採集的“九針”最大的區別,是它有個“針眼”。
可以把縫衣服的線穿過去。就多了個針眼,就屬於人在製造工具,和原始採集是有區別的。
這樣的一小步,往往是人類社會的一大步。有意識地製造工具,原始人也就要知道藏東西、偷東西了。好東西,它不一樣,也就是要進入奴隸社會。
文明的進步,就是模仿,仿造,也學著弄了個“針眼”出來。穿針引線縫衣服,做得更好看。後來,縫衣針,又有了改進。
針眼是鐵條捶扁燒紅,用利器錐出,然後打磨。在湖北省江陵鳳凰山167號漢墓出土了一枚縫衣針,墓葬時代為西漢文景時期。
針質地為鋼,長59毫米,最大徑約0.5毫米。針粗細均勻,尖稍殘,針孔細小,內系黃絲線。
淬鐵,百鍊成鋼。中國古代的平民百姓和學者百工,一脈相承。愚公移山,鐵棒磨成針,百折不撓。
在明代科學家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裡,記載了中國縫衣針的傳統做法,先做個模具。
小小一枚縫衣針,工序也多,感興趣的,可以去看。回到南北朝時期。魏宮才遣人去看望,負氣出宮回家的南陽郡公鄭家小姐,說是已無大礙。
安樂公主還讓她的宮女給了布帛於伴讀的鄭家小姐。
眼下,彭城公主便只是賠笑道,“皇祖母,且換個不那麼好的吧。這好的,自然是不愁的。”
布帛。彭城公主知道自己駙馬的情況之後,就沒打算讓人裁幾身好看衣服。
女為悅己者容。
她知道西宮娘娘在宮裡說的。她也給,就是。
西宮娘娘馮氏便也笑了:“見你這樣我就放心了。你的母親還擔心你了,要我說,你出去不欺負別人就是好的。”
說到這裡,又跟身邊的尚宮說,“且記下吧。我記著,上次安樂公主來找我,是不是也是這麼一回事兒啊。”
尚宮笑回:“是。”
“那孩子是誰家的?”西宮娘娘又問。
“南陽郡公鄭羲家的。”尚宮回道。
“那就這麼著吧。”西宮娘娘略微點頭,又道,“記得跟她們母親說一聲,再換過來。”
尚宮應了一聲。
西宮娘娘遂又笑望彭城公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