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和尚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五十八章 萬世一系三十八,宋吹,花花和尚老道,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騎討既武將對武將單挑定勝敗!是深入到日本人骨髓的一種文化,被吹得神乎其神,是來自於武士們的決鬥!其實說白了,就是中國小說演義中經常出現的鬥將。

在小說演義中,陣前鬥將是非常常見的,鬥將勝者趁勝追擊,稀里嘩啦一陣砍!但是在真正的戰爭中,鬥將其實是非常罕見的,至少在中國是這樣。

縱觀整個中國戰爭史,大小戰役無數,而記載的鬥將次數僅有26例,其中還得去除像關羽斬殺顏良這種屬於混戰中交鋒的,真正的陣前鬥將可以說是寥寥無幾,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與胡人。

歷史上凡是正規的戰爭,基本是不存在鬥將現象。

首先,將領最大的作用是指揮作戰,而不是與人好勇鬥狠!

其次,戰爭打的是綜合能力,不是武將比拼武力。真要像小說演義中描寫的那樣,項羽、呂布豈不是天下無敵了。

最後,歷史上沒有戰爭是靠鬥將單挑決出勝負的。

最著名的例子便是呂布vs郭汜,出自《三國志》引注《英雄記》。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董卓被王允、呂布殺死,隨後牛輔也被殺,郭汜、李傕在賈詡的建議下,率軍反攻長安,僅用八天便攻破長安。

攻打長安期間,郭汜在城北,呂布便開啟城門,表示要與郭汜單挑,“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郭汜麾下連忙前來相救,雙方這才罷兵。

可最後世人皆知呂布還是被郭汜趕出了長安。

鬥將在胡人中比較盛行,那是因為鬥將是非常體現勇武的,在戰爭規模較小的情況下,鬥將還是很具備威懾力的,在打擊對方士氣的情況下,往往能以最小的代價取得勝利!

不過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胡人也慢慢擯棄了鬥將。

宋朝的時候,鬥將在軍中還是比較常見的,主要發生在與夏軍的小規模遭遇戰中,不過由於戰爭規模太小以及鬥將的雙方都是無名小輩,故而不值得浪費筆墨。

再說日本。

一騎討,也就是鬥將,在日本盛行於平安時代(794年-1192年),從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京都)開始,到源賴朝建立鎌倉幕府一攬大權為止。

平安時代的武士在兩陣對決時會跑出來單打獨鬥一番,然後才進入混戰,那種戰鬥只限身份較高的武士或首領。

這個時期的日本,戰爭模式還是非常原始的,主要還是以彰顯武力為主,故而一騎討成為了主流模式。

但是在寬仁三年(1019年)的刀伊入寇事件中,刀伊人的集團戰法給盛行一騎討的日本帶來了太大的衝擊,當時的太宰府給幕府的上解文說:“耀刃奔騰,次帶弓矢,前陣二,三十人持鉾或刀,後陣持弓箭者七,八十人相隨,相從如此,一二十隊,登山絕野。”《小右記》記載:“四月二十五日,賊(刀伊軍)合戰每人持盾,前陣者持鉾(短刀),次陣持大刀(長刀),再次陣弓箭者,箭長一尺餘許,射力大猛。各人手持盾,最前列鉾隊,最後列弓矢隊,一陣約計二十隊編成。”

日本開始了對集團戰法的重視,一騎討的作戰方式漸漸的稀少,雖然還不時有這種充滿浪漫主義和個人英雄主義的事例出現於史籍,但律令制下以健兒制、選士製為基礎的軍團軍制卻完全的確立了起來,各軍團在統領的指揮下統一行動,不會再有此前那樣原始的各自為戰、單挑獨鬥了。

這個時期的日本雖然也開始了集團戰法,但是一騎討在地方豪強還是非常盛行的,村田幸之便是一騎討的狂熱愛好者。

村田幸之在陣前挑戰,阿骨打與林沖是視若無睹,這種小孩子的玩意,誰陪你玩啊?

不過有一人卻不慣著村田幸之,此人正是項力。

項力以前是混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