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和尚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百四十三章 三年二十,宋吹,花花和尚老道,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全勝,酋首隆吉卜也戰死於亂軍之中。這一仗是李憲重返西北的第一次大捷。不久,另一支由董氈率領的吐蕃軍隊也迫於宋朝神威,前來歸順。訊息傳到京師,宋神宗自然恩寵倍至,加封李憲為宣州觀察使、宣政使、入內副都知,後又遷為宣慶使。

當時,由於北宋王朝對西夏連年用兵,國家財政頗為吃緊,糧餉軍需物資往往匱乏不繼,朝臣對此早有不滿。神宗又詔命李憲兼管熙河、秦鳳兩路財政。李憲受命,果斷裁減了十分之六的冗費開支,使得西北財政頓時緩解,可謂經制有方。同時,李憲為了討好神宗,每年將西山(今甘肅和政境內)的巨大木材源源不斷地運往京師,以供神宗營修宮殿。為此,宋神宗專門在京師瑞皮坊賜給他一座華麗的園宅。

元豐四年(1081年),西夏發生政變,西夏惠宗李秉常失位被囚,國內一片混亂。是年五月,西夏保泰統軍禹藏花麻以李秉常罹遭囚禁為名,敦請北宋王朝發兵進攻梁氏(西夏外威梁太后攝政)。北宋王朝認為這是對西夏用兵的難得機會,於是神宗御筆親書伐夏之命,發動五路大軍進攻西夏,李憲不僅參與其事,而且被任命為五路統帥,掌有節制諸路之重權。

此次伐夏,可以說動用了北宋王朝西北軍事全部精銳:熙河路經略使李憲領兵出熙河;鄜延路總管種諤領兵出鄜延;環慶路經略使高遵裕領兵出環慶;涇原路副總管劉昌祚領兵出涇原;河東路經略使王中正領兵出河東。五路大軍,共集結五十萬人馬,浩浩蕩蕩圍攻西夏。宋軍的作戰計劃是:涇源、環慶兩路先取靈州(今寧夏吳忠境內),然後直取興州(今寧夏銀川興慶區);河東、鄜延兩路會師夏州(今陝西靖邊),再取懷州(今內蒙準格爾旗境內),最終直逼興州,企圖一舉蕩平西夏。這在宋神宗給李憲的詔書裡也有明確的表述,說:“此番用兵,非一般戰事耳,意在蕩平項羌。此決非小事矣,若不上下一心,將士協力,何以致勝?故當不惜爵賞,以勵三軍將士,一舉圖之!”這說明北宋王朝是抱著消滅西夏的決心來進行這場大規模戰爭的。

八月,李憲率師先進入西夏境內。駐守在西夏西使城(今甘肅榆中三角城)的党項族首領訛勃哆聞風而降。粱乞埋(梁太后弟)派兵數萬趕去增援西使城,行至半路,聽到訛勃哆降宋訊息,只好退守龕谷城(今甘肅榆中小康營鄉境內)。龕谷城本是西夏糧倉之一,李憲佔領西使城之後,乘勝挺進龕谷城,大獲全勝,遂改城為寨,所儲大量糧谷盡為宋軍所得,加之弓箭等兵器無數。至此,李憲已奪得伐夏頭功。接著,他派副將駐守此地,又揮師向西攻取蘭州。

正當此時,鄜延總管種諤率部在米脂寨(即畢家寨,今陝西米脂),擊敗梁永能八萬大軍。接著,相繼攻克石州(故址不詳)、夏州(故址在今陝西省靖邊縣紅墩界鎮白城子村)、銀州(治今陝西省橫山縣東,後移治永樂城,即今陝西省米脂縣西北)三重鎮。環慶經略使高遵裕迫降西夏清遠軍守將嵬名訛譏。河東經略使王中正所部因一路盡是沙丘沼澤,行動緩慢一些,但抵達宥州(今內蒙鄂托克前旗東南城川古城)之後,夏兵也聞風潰逃。宋兵入城,城中老弱病殘五百餘戶殺戮殆盡。涇原副總管劉昌柞入夏後,在葫蘆河與夏人決戰,結果夏人大首領沒羅臥沙、監軍使梁格嵬被殺死,梁乞埋之侄訖多埋等二十多人被俘。劉昌祚乘勝攻入嗚沙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市),得到夏國庫糧百萬餘石。在此節節勝利之際,李憲在蘭州上疏宋神宗,請求築蘭州城建立帥府,以震懾西夏。

十一月,劉昌祚率軍五萬首先攻到靈州城下。接著高遵裕也率兵趕到。就在劉昌祚即將入城之際,高遵裕害怕這次戰功被劉昌祚拔定頭籌,便利用節制劉軍的權力阻止劉昌祚攻入靈州,定下了所謂合圍靈州的下下之策)。

當時,宋神宗也深恐劉、高孤軍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