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和尚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五十八章 沈括一,宋吹,花花和尚老道,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紙遊碼試驗早了500年。

沈括還提出了“虛能納聲”的空穴效應,以此來解釋兵土用皮革箭袋作枕頭,可以聽到數里外人馬聲的原因。此外,沈括還記錄並深入分析了制鐘的聲學問題。

外交方面,熙寧七年(1074年),遼國派使臣蕭禧出使宋朝,以國界爭議為名,提出在蔚(今河北蔚縣)、應(今山西應縣)、朔(今山西朔州)三州兩國邊境重新以分水嶺劃界。

在宋朝內部,大臣們已看出遼國的用意是想侵吞宋朝國土,並藉故挑起爭端。但滿朝大臣議論紛紛,卻找不到實錘來拒絕契丹的無理要求。重新劃界問題拖而不決,蕭禧賴在驛館不肯回國。

沈括為了搞清兩國邊境爭端的始末,一頭扎進樞密院翻閱歷史檔案,終於發現宋遼兩國早年議定的地界圖是以古長城為界,而如今爭論的黃嵬山一帶,距離古長城以南30多里,當然是北宋的領地無疑。宋神宗獲悉沈括的新發現後,讚揚沈括說,“微卿無以折邊訟”。沒有你,我大宋的邊境糾紛都搞不定啊。

熙寧八年(1075年),出使遼國的沈括一行,與遼國宰相、全權談判代表楊益戒進行了六輪談判,吸引了1000多人旁聽。談判中,沈括當仁不讓,亮明宋朝的底線——黃嵬山一帶的國土不容侵犯。楊益戒在事實面前仍拒不承認黃嵬山一帶是宋朝領土,甚至威脅說:“數里之地不忍,終絕於好,孰利?”為了區區一個小地方,致使兩國維持了幾十年的和平友好關係破裂,那就得不償失呀。

沈括厲聲回應:“今北朝利尺寸之土,棄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此遺直於我朝,非我朝之不利也。”我大宋愛好和平,但也絕不懼怕戰爭。如果你們一定要背信棄義,撕毀條約,那就來吧。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只怕你們遼國的百姓也未必就喜歡戰爭。

遼國見沈括氣勢恢宏,理直氣壯,在六輪舌戰不佔優勢的情況下,終於收斂了部分無理要求。但是,一直懼怕“北人生事”的宋神宗卻發出指示,按照遼人的意願劃地為界,讓沈括的外交成果付諸東流。

水利方面,至和元年(1054年),沈括任海州沭陽縣主簿,主持治理沭水的工程,修築渠堰,不僅解除了當地人民的水災威脅,而且還開墾出良田七千頃,改變了沭陽的面貌。

嘉佑六年(1061年),沈披任安徽寧國縣令時,沈括還參與修築蕪湖萬春圩的工程,寫出《圩田五說》、《萬春圩圖書》等關於圩田方面的著作。

熙寧五年(1072年),沈括主持汴河的疏浚工程。為了治理汴河,他親自測量了汴河下游從開封到泗州淮河岸八百四十多里河段的地勢。用“分層築堰測量法”測出了河南開封上善門至泗州淮口直線距離420公里之內,水平高差為63.3米。存世古文獻中最早記錄水平高程測量的方法、過程和結果的科學家。

醫藥方面,錢塘沈氏有收集藥方的傳統,受家學傳統影響,沈括也注意蒐集醫方,並彙整合兩本醫藥學著作《良方》和《靈苑方》(早佚),本著為病人負責的精神,沈括收方必“目睹其驗”,並將實物與文獻對證,對藥物名稱和功效進行考證,糾正其中的錯誤。

沈括在醫藥學上的貢獻還表現在:《良方》中詳細記述了秋石陰陽二煉法的程式要訣,有論者認為應屬世界上最早的“提取留體性激素”的製備法;《夢溪忘懷錄》中關於“藥石井”的記述,被認為是最早的磁化、礦化水製備法;《夢溪筆談》中還對一些礦物的藥用價值進行了記錄,如莽草、天竹黃等。

經濟方面,沈括在三司共一年八個月,主要成就有兩點:1改革鹽鈔法。熙寧年間,宋廷採取榷鹽政策,對解鹽實行官賣,為增加鹽稅收入,政府不斷抬高鹽價,各地民怨不斷。熙寧九年十一月,沈括奉詔改革鹽法,提出四點整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