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和尚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三十一章 燭影斧聲和金匱之盟,宋吹,花花和尚老道,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向太后以嫡不以長,以長不以賢,就合理合法地將趙佶最大的競爭對手哲宗同母弟簡王趙似排除在外了。
宰相章惇為首的朝廷眾臣主張當立哲宗同母弟簡王趙似,是參考了趙宋王朝的“金匱之盟”,當年太祖暴斃,太宗皇帝就是這樣登上皇位的,這是有先例的。
但是這個先例實在是擺不上臺面,無法多說,在場的所有人能不知道太宗這個皇位是怎麼得來的嗎?
說起金匱之盟就不得不先說一下燭影斧聲!
燭影斧聲,也稱斧聲燭影,是指北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暴死,他弟弟宋太宗趙光義即位之間所發生的一個謎案,傳言趙光義謀殺兄長而篡位。
宋代僧人文瑩所著《續湘山野錄》中的記述流傳最廣:開寶九年10月,一個雪夜裡,趙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趙光義入宮,兄弟二人在寢宮對飲,身邊的宦官和宮女都被屏退,遠遠地看見燭影下趙光義不時起身離席,有不勝酒力的樣子。喝完酒已經是深夜了,趙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戳,同時說:“好做好做”,當夜趙光義留宿寢宮,第二天天剛剛亮,趙匡胤就不明不白地死了。趙光義受遺詔,於靈前繼位。
這段記述語氣含糊,文辭閃爍,給後人留下了“燭影斧聲”的千古之謎。但也有很多人據此推斷宋太宗“弒兄奪位”,理由就是宋太祖是在燭影斧聲中突然死去的,而宋太宗當晚又留宿于禁中,次日便在靈柩前即位,實在難以擺脫弒兄篡位的嫌疑。
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的語錄體筆記《涑水紀聞》卻極力為宋太宗辯解,他是這樣記述的:宋太祖駕崩,已是四鼓時分,宋皇后派內侍王繼恩召趙匡胤的兒子趙德芳入宮,但王繼恩卻跑到開封府去召晉王趙光義,趙光義的的親信程德玄已經在門口等候。趙光義得知訊息大驚,說:我與家人商議一下該怎麼辦。王繼恩勸他趕快行動,以免被他人捷足先登。趙光義便與王繼恩、程德玄三人急速進宮。
皇后聽說王繼恩回來了,問道:“德芳來了嗎?”王繼恩回答:“是晉王來了。”皇后見是小叔子來了,知道大勢已去,馬上乖巧地說:“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趙光義安慰道:“共保富貴,勿憂也。”
這段記述表達出一個核心意思:趙匡胤死時,趙光義根本就不在寢殿,不可能弒兄,而且宋皇后也把一家人託付給了趙光義。
司馬光是北宋人,又是位治學嚴謹的史學家,按理說他的記述可信度應該比較高。但想到政客文人歷來有“為尊者諱”的傳統,司馬光始終有一點無法自圓其說,那就是如果皇后真的甘心屬意趙光義,那麼就不會派內侍王繼恩召趙匡胤的兒子趙德芳入宮了。
宋太宗趙光義上位疑點重重,也知道難以服眾,於是丟擲了金匱之盟,來證明他繼位的合法性。
金匱之盟是說母親杜太后臨終之際,召趙普入宮記錄遺命,太祖趙匡胤也在場。杜太后問趙匡胤何以能得天下,趙匡胤說是祖宗和太后的福廕,太后卻說:“你想錯了,如果不是周世宗把皇位傳給年幼的兒子,使得君主年少、人心不安,你如何能取得天下?你應當吸取教訓,有朝一日先把帝位傳給光義,光義傳給光美,光美再傳給你兒子德昭。這樣,國家始終有年長成熟的君主,才是社稷之福。”趙匡胤哭著接受了母親的遺命。杜太后便讓趙普將遺命寫成誓書,藏於金匱之中。
金匱之盟一經丟擲,便疑點重重,很多人認為金匱之盟是趙光義和趙普杜撰出來掩人耳目的。
“造假論”疑點之一:出現的時間問題
“金匱之盟”第一次出現世人眼中的時間,是在宋太宗趙光義即位的第六年,是在太平興國六年九月份。
從我們現在來看,當時宋太祖趙匡胤突然駕崩,而且還傳出了“燭影斧聲”的傳聞,如果宋太宗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