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和尚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三十二章 火槍二,宋吹,花花和尚老道,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5世紀時,有人發明了火槍上更安全的點火裝置“火繩”,克服了火門槍手需要一手持槍,一手拿火具以致無法瞄準目標的缺點,可以稍微精確的射擊了。
火繩是一根繩線或捻緊的布條,放在特製的助燃溶劑中浸泡後晾乾,它能燃燒並點燃火藥。
每個火槍手帶上一節,掛在皮帶上。戰鬥時把火藥裝入槍管後,槍手把火繩點燃的一端插在槍的鋼嘴上,擊發後鋼嘴上插有火線的這一端與藥室中的火藥接觸,引發火藥爆炸把子彈發射出去。槍托也改進為曲形木託,這樣槍手一手前託槍身,一手後握槍托,可以穩定住火繩槍,提高射擊精度。
但火繩槍也有早期火槍致命的缺點,只能在天氣乾燥時使用,陰雨天就無法使用。另外在戰鬥中火繩必須始終悶燒著,也不方便。
在1610年-1615年間,法國人馬漢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支燧發槍。
這種槍的射擊原理是透過打擊起火點燃火藥。
燧發槍的點火器上連線一快鐵片,射擊時火槍手扣動扳機,帶動燧石打擊鐵片,產生火花點燃藥池裡的火藥。
燧發槍克服了火繩槍的缺點,使用可以不受天氣晴雨的影響。
到19世紀中葉前後,發射圓錐形子彈的後膛槍問世,步槍具有了更大的威力,使得兵器進入了新的時代。
從前膛槍轉變為後膛槍,不僅僅是威力增強,使用也更加方便。比如,後膛槍裝彈不必再豎起槍身,只需開啟槍管的尾部。裝彈速度和發射速度都大為加快。
1866年,普魯士和奧地利兩國發生戰爭。奧軍裝備的是前膛槍,裝彈速度慢,火力比裝備後膛槍的普軍差很多。結果在薩多瓦戰役中奧軍大敗。
這場戰爭之後,奧地利,法國,瑞士等國很快淘汰了前膛槍。俄國對是否裝備後膛槍有過爭議,陸軍大臣米柳京在看到後膛槍的威力後立刻上書沙皇稱:“採用後膛槍的決心如果稍有猶豫,後果將不堪設想。”沙皇於是讓陸軍部派人到國外考察,去美國考察的戈洛夫少校回國後,盛讚後膛槍火力猛的優點,在事實面前,俄軍全部換裝後膛槍。
這些張安安都不知道,也不懂,但是張安安曾經有一次和死黨王飛喝酒聊天的時候,聽王飛說過,穿越到中國古代如果你能解決材料、膛線、底火這些問題,那麼恭喜你,可以玩槍了。
張安安也知道自己是個學渣,所以在畫圖的時候,畫的是步槍的圖形,一根槍管一個槍托一個扳機再加個撞擊裝置就齊活了,再複雜張安安也畫不出來。
張安安向劉混康和林靈素講解了一遍原理,著重提到了槍管要用天外隕鐵打造,槍管裡要劃上膛線,至於膛線怎麼劃,張安安不知道也不懂,於是讓劉混康和林靈素自己研究,可以先用百鍊精鋼試試,等有了成功的經驗再用天外隕鐵嘛。
張安安又向劉混康和林靈素再講解子彈,這可是關鍵,沒了子彈的槍械就是跟燒火棍,啥用都沒有。
子彈是由彈頭、彈殼、火藥、底火組成,這個張安安知道(聽死黨王飛說的),至於底火,張安安也不知道要用什麼,張安安只知道扣下扳機,撞擊子彈底部,讓底火燃燒起來點燃火藥將彈頭射出。
張安安介紹完畢,劉混康和林靈素是一頭霧水,但是也知道師祖能說到這樣也不容易了,畢竟以師祖的身份又怎麼會知道的那麼詳細,就像神臂弓,宋徽宗趙佶能說得出來怎麼製作的嗎?
所以問了也是白問,反而讓師祖難堪,還是趕緊回去研究吧,此物能被師祖說出來,必定在宇宙中也是大名鼎鼎,威力無窮,如此神器肯定是要不惜任何代價製造出來的。
劉混康和林靈素回去之後就召集道門各家,宣佈從師祖那裡得來任務,要製造神器。
別看道門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