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月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節,國夫人,嵐月夜,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臺,以待賓客。
蘇阮不是來拜神的,所以進都沒進殿宇區,直接從千秋觀西側門進來,乘小轎到荷池旁的花廳。她今日要見的人——禮部司郎中趙培剛——已經由梅娘夫婦陪著,等在那裡。
蘇阮坐轎行來的路上,因有那內監介紹風景,已經把方才見到付彥之的事放下了。她覺得,哪有那麼巧的?她來千秋觀,付彥之也來,八成只是從街上路過而已。
因此下轎見到梅娘等人,蘇阮已神色如常。
梅娘夫婦與蘇阮略一寒暄,便由梅孃的丈夫賈衡介紹道:“夫人,這位便是趙郎中。”
蘇阮還戴著帷帽,透過薄紗看見趙培剛生得人如其名,頗具陽剛之氣,先向他頷首為禮。
趙培剛忙躬身回禮,道:“下官趙培剛,在家排行第五,夫人若不嫌棄,喚下官趙五即可。”
他說話中氣十足,乾脆利落,蘇阮雖不習慣,卻也不討厭,便笑道:“趙郎中太客氣了,請坐。”
花廳中設了兩張食案,呈倒八字型斜斜相對。蘇阮與梅娘同坐在東面,趙培剛則與賈衡共坐西首,他們面前,就是正值盛放的滿塘荷花。
這花廳專為賞荷花建造,因此朝著荷塘那一面,裝的都是可拆卸的槅扇門。這會兒槅扇門拆去,只在高處懸半截竹簾遮陽,一池嬌豔荷花,便一覽無遺。
“這花兒開得真好。”梅娘見蘇阮沒開口,先起了話頭,“聽說這池子裡好些荷花,是公主殿下特意從曲江池移栽過來的呢。”
蘇阮點點頭:“不錯,正好便宜我們這些想賞荷、又懶得往曲江去的懶人。”
其他三人都捧場的笑了,這時侍女也煮沸了水,煎好茶一一送上,幾人便順著談了幾句各地名茶。
趙培剛顯然知道蘇阮自幼居住在洪州,便提起洪州名茶,“聽聞洪州西山有白露茶,味極甘醇,下官久居北地,未曾親嘗,今日有幸見到夫人,正好向夫人請教。”
“白露茶確實更為醇厚,茶湯也……”蘇阮說了半句,聽見荷塘西面有動靜,抬眸望去,見岸邊綠柳掩映下,一個著緋袍的身影十分眼熟,當下就把後半句給忘了。
幸好其他三人也被那番動靜吸引,紛紛看過去,梅娘還說:“原來園中還有別的客人。”
廊下侍候的千秋觀小僮兒答話說:“是宋相府中打的招呼,只借石舫烹茶。”
這是永嘉公主的園子,蘇阮借地方與人見個面而已,自不好說全包下,不許旁人來,而且,那樣未免顯得太鄭重其事,好像她多麼看重這次會面和趙培剛這個人。
在蘇阮的預想裡,今日是休沐日,有別的權貴也來賞花,各據一角,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氛圍,對她和趙培剛這次相看更有利,至少大家都能更放鬆一些。
然而她怎麼也沒想到,和她來同一個園子賞花的,會是付彥之及其好友。
更讓人心煩的是,那石舫建在水邊,船頭正好衝著花廳這邊。雖說兩下隔著半池荷花,並沒有多近,可因沒有任何阻隔,說話聲稍大些,就能傳過去。
眼見著那一行人上了石舫,蘇阮顧不上別的,先指著自己前面吩咐:“把竹簾放下來。”
侍女忙去把西半邊的竹簾放到底,阻隔石舫那邊的視線。
趙培剛卻眼尖得很,說了句:“似乎是宋九郎和付舍人他們。”
梅娘一驚,眼睛看向丈夫,賈衡微微頷首,打岔說:“五郎早年隨令尊外任,去過不少地方吧?有沒有什麼地方趣聞,說與我們聽聽?”
“是去過一些地方……”趙培剛感激地看他一眼,迴歸正題,開始盡力說些趣事出來,想博取徐國夫人的好感。
徐國夫人全都沒聽進去。她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明明趙培剛就坐在她前面不遠處,說的話也不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