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6節,梟臣,更俗,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湧動的暗流是主戰還是主和,特別是林縛率江東左軍北進燕南之初看上去並不會影響主戰還是主和的大局,這種勇武奮進的精神就必須要激勵,不然對朝對野都說不過去。
便是楚黨,也需要拿林續出來抵擋朝野對他們暗中支援議和的攻擊。
燕南三府給入寇東虜糟踏得一塌糊塗之後,雖說掌權者還有心議和,但是阻止不了朝野輿論都一片倒的傾向主戰。
兵部議功程式比較繁瑣,從京畿到滄南的通道給封鎖了,兵部不便派官員過來核查戰績,這也是一個完全說得過去的藉口,但是這多少有些壓後再議、不作宣揚的意思。湯浩信讓信使帶來的私函中,雖然對林縛率軍北進的做法十分的肯定,但是還特意的吩咐林縛“不可浪戰、勿使滄南大捷之勝績虧於一簣”。
至少在十二月下旬、剛取得滄南大捷時,朝中掌政者的心思還是議和,這是明確無誤的。
林縛若是合格的政客,滄南大捷後便應該南撤至臨淄府協守,靜待戰事結束享受滄南大捷帶來的軍功便可。
小泊頭寨再取得殲千人的大勝後,林夢得、曹子昂等人都建議暫緩報捷,建議他們打他們的,反正也不受朝中節制,但也無必要跟朝中的議和暗流起衝突,更何況朝中的議和暗流是楚黨直接推動的。再說一而次的報捷,不僅與朝中議和暗流牴觸,還使其他路勤王師顏面無光,能持續獲勝還好,一旦失利,便可能給這些人無能之輩聯合起攻擊。
林縛還是力排眾議,繼續信使進京報捷,雖然有很大的政治上的風險,但是同樣的,伴隨風險而生的便是同樣巨大的機遇,林縛更希望各路勤王師能少有些廉恥心,不管最終是戰是和,至少在戰爭持續階段能稍微積極些。
林縛不單使信使進京報捷,還堅決的誘那赫雄祁部到津海來進行會戰。
林續文、楊枝山、劉直三人一起趕來津海,林縛便知道朝中的風向終於是變了。
這一戰持續到今日,勢態也越來越明顯。東虜這次破邊入寇意在劫掠,其在燕冀腹地的持續作戰能力也因為其不斷的傷亡減員與日益龐大的財貨、人丁掠獲而減弱,在天氣轉暖之前,必定會退出關去。
在燕南三府已經給打殘,山東平原府大部失陷,而虜騎撤退在際,楚黨這時候還公然站出來主張議和,才是政治上的最大不成熟。
**********
楊枝山是兵部職方司主事,正六品,他過來是代表兵部勘驗軍功的;內臣劉直是內待省的局郎官,如今皇帝使內侍少監郝宗成總監天下勤王師,劉直過來怕是擔任監軍的;林縛只是一時想不透林續文過來湊這個熱鬧做什麼。
林縛挽著林續文的胳膊,笑問道:“從京畿過來,大哥與楊大人、劉大人怕是吃了不少苦吧,快進艙休息一二……”
“郝大人派兵掩護我們過通州,再喬裝打扮趁夜色隨你派去京師的信使到津海北,就與你軍在北邊的斥候遇上,坐哨船過來,說辛苦是有些辛苦,但比你們在燕南與虜騎作戰,不值一提……”林續文意興很高的說道。
楊枝山站在甲板上,環視周圍江東左軍的軍容,臉色微冷的問道:“敢問林大人,江東左軍都在這裡嗎?捷報裡稱江東左軍五營三千卒,這幾艘船上的人數似乎略有不足啊。”
虛報軍功是軍中將領都會幹的事情。
滄南大捷報至京師時,江東左軍以三千新卒在野戰中殲敵精銳逾千,兵部諸官一致認為絕不可能,是林縛在虛報軍功。
林縛是楚黨新銳,顧悟塵使其獨領一軍,北進燕南的姿態彷彿眾馬齊喑的荒原裡豎起一面鮮麗的大旗來,張協、湯浩信也拿江東左軍來作藉口,來反駁其他派系對他們暗中推動議和的攻擊,兵部不便公開駁斥,也壓著不議滄南大捷的軍功,免得戰後惹出大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