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4節,梟臣,更俗,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以荊襄會戰為例,淮西軍雖說後期有縱敵之舉,但前期畢竟還是牽制了陳芝虎及羅獻成逾十萬兵馬——將淮西軍、荊湖軍計算在內,林縛在荊襄會戰期間總共呼叫了超過三十八萬的總兵力,其中淮東軍更是直接投入兵力超過二十萬的精銳戰力,這才是荊襄會戰能夠了獲到大捷的絕對實力基礎。
此時,將河南六鎮計算在內,林縛將能在河南及魯南的河淮地區集結總數超過三十三萬的兵力;而燕胡在河南以及山東的總兵力,加起來勉強有二十萬人,雙方的攻守之勢是一目瞭然。
即使將董原在許昌所部以及嶽冷秋在渦陽所部排除開,而燕胡則要將偏西線的河中府及大梁等地的守兵排除開,僅在山東直接面對淮東即將部署于徐泗地區的二十萬重兵集團,也只有十五萬兵馬。
元歸政心頭沉重,一旦叫林縛成功收復山東,大概誰都阻止不了他革廢元越、另立新朝了。而面對淮東即將部署在山東南面、徐泗地區的二十萬重兵集團的鋒芒,葉濟多鏑在山東僅有十五萬兵馬怎麼抵擋?
要不是荊襄會戰將淮東軍的真正實力以及潛力暴露出來,元歸政甚至以為淮東要將閩贛殘地經營上三五年,才有可能將兵力突破三十萬,誰能知道在荊襄戰事之前,淮東控制的兵力就已經直逼四十萬。
就眼下的情況看來,只要林縛需要,三五年間,淮東直接控制的總兵馬將能輕鬆的突破五十萬,甚至六十萬……只叫元歸政覺得前程異常的黯淡,要不是他與陶春進來之前,已經給搜檢過兵刃,議事廳外皆是淮東甲卒,而林縛本人又以武勇見長,元歸政恨不得以身犯險刺之,結束這場噩夢。
第7章 相逢一笑
防務之事,林縛只是提綱契領的提出要點,還將由高宗庭在樊城多留幾天,與元歸政、陶春商討具體的細節。
防務會議之後,林縛不加掩飾的留陶春在行轅用宴,而使元歸政獨自回驛館去,對劉庭州吐血一事,也是不聞不問。
說起陶春與淮東的恩怨,怕是要扯一陣子才夠。
早年在東閩軍,陶春就是僅次於五虎的重要將領;李卓調入江寧,東閩軍拆散,編邵武、建安兩鎮,陶春在邵武鎮居陸敬嚴之下。
崇觀九年邵武軍北上勤王,陶春受嶽冷秋拉攏,率部隨之西走,以躲避燕胡兵馬主力,導致邵武軍的分裂,陸敬嚴與數千邵武將卒戰死濟南,而陶春隨嶽冷秋又在戰事後期從西線東進、竊占戰功,直接導致邵武軍耿泉山、陳定邦、楚錚諸將視之如仇。
嶽冷秋在陶春所部的基礎上組建長淮軍,又依賴長淮軍長期控制江東軍政,在江東與以當時以林顧為道的東陽鄉黨形成兩個利益對立的軍政集團,多有齟齬。
淮泗戰事期間,嶽冷秋率長淮軍在徐州被圍,陶春隻身突圍到淮安,向當時任淮東制置使、在淮安領兵的林縛求援——林縛也是百般擠兌陶春,最終陶春一兵未求到、只能孤身再殺入重圍進徐州城與嶽冷秋匯合。
燕京陷落、北地崩潰之時,陶春在嶽冷秋的支援下,正式全面掌握長淮軍,進駐河淮中部,在青州戰後、山東北部地區全部陷落之後,陶春率部南撤;其時嶽冷秋又支援董原到壽州組建淮西防線,陶春並歸董原節制直到今時……
不去看其他,僅看崇觀後期到這時十數年間,活躍於中原戰場上的敵我將臣,便能知道李卓當得起名帥之謂的。
陳芝虎、董原二人都是當年東閩五虎人物,此時一人為胡虜所封秦王,一人為南越的封疆大吏;高宗庭曾為李卓幕首,此時在樞密院以左典書令執掌軍情司,權柄之重,在淮東也是僅次於林夢得、林續文、傅青河等二三人。
樞密院軍情司名義上是為戰事提供軍事情報所設,但在林縛的支援下,軍情司實際已經發展成為淮東軍的軍事指揮機構。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