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3節,梟臣,更俗,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副軍戶多為投附漢軍丁卒,附戶則為擄民及北地民眾。
正軍戶專司戰事,配田最多,可役附戶耕種;副軍戶得田自種,家無餘丁,亦可使附戶助耕作;附戶則基本處在佃戶與農奴之間的地位。
以二十年前的蘇門案為起點,靖北邊軍崩潰,遼東之地及百萬民眾盡歸燕胡所得,虜王葉濟爾就試行此制經營遼東。
當時由於無沒有大規模的降附漢軍,故而僅有本族軍戶及附戶之別,陳塘驛戰事之後,燕胡屢次侵邊,都以擄民為要,實際也就是補充附戶之不足。
以崇觀九年入寇為最,一次就從燕南三府擄走丁壯約四十萬,還包括大量的牲口。
正因為這種特殊的軍政結構,使得燕胡在大舉進佔北地之前就得以舉族為兵。
及至燕胡侵得燕薊等地,得大量的降附漢軍,又於正軍戶與附戶之間增設副軍戶(又稱帖軍戶)以安置降附漢軍。
這種從本質有別於越朝、類同于軍事貴族的軍戶制度以及相應的配田、附戶制度,首先對北地的生產恢復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更重要的是在軍事動員方面有著極高的效率。
燕胡戰卒脫離生產、專司戰事之時,其自備兵甲及養育家室都可以從剝削附戶所得,而不用完全依賴於中樞財政。
“嶽冷秋及張協等人,對燕胡瞭解很深,但對燕胡瞭解越深,心間恐懼則越難去,恰恰與李兵部走了兩個極端。故而遼西之時,李兵部奪得松江城,仍知要徐徐圖之,急進必敗,而張協、嶽冷秋等人則不切實際的想一舉重挫燕胡……”宋佳也從唐希泰的轉述上分析嶽冷秋在燕薊崩潰時的心態。
燕薊崩潰之前,李卓率薊鎮軍奪得松江城,雖說事後確知松江城之失是燕胡誘敵之計,但其時若能依照李卓部署,朝廷依舊能在遼西獲得軍事上的優勢。恰恰是朝野的浮躁急於建功的心思,導致整個局面崩潰。
整個薊遼戰事,可以說燕胡領導層在戰爭指揮達一個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也可以說形勢到那一步,實際上已經無法挽回,但林縛日後反思此戰,依舊將張協、嶽冷秋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使崇觀帝奪李卓帥位為燕薊崩潰的直接原因。
這件事也是林縛這時處置嶽冷秋的心結所在。
林縛微微而嘆,說道:“可惜是投機取巧之徒……”
崇觀九年燕薊勤王時,林縛就與嶽冷秋相識。
其時嶽冷秋督東閩,為封疆大吏,林縛僅僅得李卓、顧悟塵賞識得以將三千鄉軍為戰,兩人地位懸殊,有如天差地別。當是時,林縛與嶽冷秋皆知濟南是燕虜主攻方向,然而嶽冷秋雖擁精銳閩兵,卻不敢守濟南,還暗中促使邵武軍分裂——從這一樁事中林縛便認識嶽冷秋投機取巧的性子,實在不是一個高風亮節的君子。
宋佳悉知這些年來淮東與嶽冷秋的恩怨,林縛對嶽冷秋有如此評價實在不叫人意外,笑道:“嶽冷秋要如陳西言,是個謙謙君子,合輒你就高興了?”也知道林縛如此評價嶽冷秋,也是認為嶽冷秋在崇觀十二年深冬上書言遼西戰事建議直取遼陽,更多出於博險的心態。
要非如此,嶽冷秋用心就太深、太狠毒了。
事實上在北地崩潰之後,也有一種言論推測嶽冷秋用心險毒,直指嶽冷秋希望北地崩潰以便他當時以督江淮之位掌握南方。
不過嶽冷秋在擁立寧王時猶豫不決,說明他在北地崩潰前後,實際上也沒有定計。
林縛苦笑一下。
池州軍在樅陽如此慘敗,也非林縛事先能預料。
事先預料嶽冷秋是投機取巧之輩,不會出死力阻奢家殘部渡江,但沒有料到池州軍在北岸會如此慘敗。
照著之前的計劃,池州軍不敗,還叫池州軍進擊鄂東,以襲渡江之後的奢家側翼,不使淮東軍主力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