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0節,梟臣,更俗,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烽火哨所駐軍不過百餘;敵軍在一個時辰之前才發現警情,從飛島山趕往西南翼海灘哨堡增援的千餘兵馬,還在路上狂奔,離西南哨堡還有小二十里的距離。
面對四艘登陸艦船、七八百名精銳步卒在兩翼護衛艦掩護下從西南翼搶灘登陸,百餘甲卒敵只敢老老實實的守在哨堡裡,等候援軍……
隨第一特混艦隊跨海而來的是登海鎮師第一旅李白刀所部,敵卒不敢出哨堡,他們在敵前登灘的速度則更快;陳恩澤、羅文虎從望鏡裡,能看到登海鎮師的甲卒們,趟著齊腰高的海水,抬著黑黢黢的火炮就直接往灘頭衝去。
四斤炮膛身重不足四百斤,連炮架子在內,也只有六百餘斤,六七人一組,自然是直接抬著炮膛就走。最後登陸的七八百人,迅速在賀津島西南角建立灘頭陣地,做好迎擊敵援的準備,以掩護後翼兵馬繼續登陸。雖說敵臨海哨堡在十二斤艦炮的射程範圍之內,但為了不至於將千餘敵援嚇走,兩艘津海級戰艦暫時還保持沉默,只是密切關注著灘頭陣地的局勢發展。
而在更南側海域,六艘護衛艦與左翼護衛船隊混編,此時正試圖從賀津島南側海域進入賀津海峽。
沒有主力戰艦,六艘護衛艦僅有七十二管八斤艦炮,左翼護衛船隊八艘戰船皆是舊式,側舷無炮,則在頂層甲板前後裝八斤、四斤艦炮若干,遠端攻擊能力相比較護衛艦更弱,但主要還是側重近舷接戰。
而在賀津海峽內側的邵城水寨裡,駐紮著高麗水軍將近有六千人,大小戰船三百餘艘,其中津海級戰艦也有六七艘之多;羅文虎擔心深入賀津海峽的戰艦是不是少了一些?
不過也沒有辦法,舊式津海級戰船可以駛進去,但新式戰船哪怕寬長尺寸相當,但由於內部結構的不同,淨重通常都要增加近一倍,吃水更深。
吃水更深,意味著在淺水域的活動範圍更小,受到的限制更大,稍不留意,就會有隔淺的可能。沒有進一步摸清楚情況之上,將數十萬銀元造價的主力戰艦派進去,就有些冒險了。
羅文虎轉念又想,賀津海峽水域狹窄,實際上也不有利於高麗水師展開。倘若高麗水師動作再慢了一些,給艦炮封鎖在海溝子裡,這一仗的懸念更小——羅文虎倒是遺憾與陳恩澤趕來稍慢,不然就可以跟著過去親眼看一看,伏火弩第一次用於實戰將是何等的情形。
而是護衛艦及舊式津海級戰般都為槳帆兩用船,在複雜的水域,顯然要比純風帆戰艦要靈活得多。
****************
高麗王軍以邵城為國都漢陽的西門戶,著重防備的就是海上來敵,沿海建立了完備的敵臺人、哨堡。葉濟白石入駐邵城後,更是在邵城西側沿海挖出一道長百餘里的深壕。
聞警有敵船大股從西翼海域襲來,葉濟白石與催權臣等一干將領,迅速趕到邵城西北角的白翎山敵臺。
白翎山與賀津島飛島山隔海相望,在白翎山北側是一處往陸地深凹進去的狹口海溝子,高麗水師在海溝子內側划水為主寨;有鎖口之重任的白翎山就格外的重要。
白翎山上的敵臺從山腳到山頭分為三重,環環相套,是高麗王軍在國都外圍建立起來最完善的山城防禦體系之一;面臨海溝口子的北側陡崖,從下往上建有三層大型弩臺,只可惜不是炮臺。
葉濟白石、催權臣趕來白翎山,正看到十四艘淮東軍戰船從南側逼近賀津海峽。
看到這情形,葉濟白石、催權臣皆一臉疑惑:雖說傳訊在外側海域還有敵船駐泊,但賀津海峽逼近的敵船僅有十四艘,其中津海級戰船僅有兩艘,其他都是集雲級或更小型的戰船——這率兵的淮東將領是吃錯了哪門子藥,把這十四艘當成靶子送進來給他們打?
也說預警晚了一些,而此時水軍主要將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