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8節,超級家丁,紫微,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醫院是管理宮廷及貴族診斷,製藥的,設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醫四人,從九品吏目若干人。
8、翰林院——相當於現在國立大學,幹部學院等的綜合,翰林院的首長稱為翰林學士(正五品),侍讀學士兩人,侍講學士兩人(從五品),侍讀、侍講各兩人(正六品),修撰(從六品)考中狀元后就會被授予此職位。編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後就會被授予此職位。
(二)地方官
1、知縣——助手有縣丞、主簿。縣丞協助知縣管理縣政,相當於縣政府辦公室主任,主簿管全縣糧稅、戶籍。
2、知州——州最早出現在西漢。漢武帝把全國劃分成了13個監察區,稱為州,州的長官叫刺史,負責監察郡,縣的官吏。東漢後,刺史又稱州牧。隋取消郡的建制,只存州、縣。宋朝州的行政長官才稱知州。明清兩代的州有兩級別:直隸州和散州。直隸州屬省,級別與府相同;散州隸屬府,同縣級。知州屬官有同知(副州長)、通判,分別掌財政、刑法、治安等。清朝時,直隸州(76個)散州(48個)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府的長官稱府尹。
3、知府——明清兩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長官仍稱尹外,一般都稱知府。明代府按納稅糧分三等:納糧20萬以上為上府,20萬以下十萬以上為中府,十萬以下為下府,無糧的叫地府,全國150多個府。
4、總督和巡撫——明朝總督和巡撫合稱”督撫”,是臨時官位。清代,正式以督撫為地方最高長官,總督管轄一省或二、三省,巡撫是省級地方長官。鴉片戰爭前,清共有8總督16巡撫。八督:直隸、兩江、陝甘、閩浙、湖廣、四川、兩廣、雲貴。16撫:江蘇、安徽、河南、山東、陝西、甘肅、浙江、湖南、湖北、廣東、雲南、貴州、福建、江西。東北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督撫直到公元1906年才設。直隸、四川只設總督,不設巡撫,甘肅巡撫於1754年撤去,由陝甘總督兼任。公元1884年建新疆省,設甘肅、新疆巡撫,駐烏魯木齊。1885年,改福建巡撫為臺灣巡撫,駐臺北(臺灣建省)福建巡撫有閩浙總督兼任。清代官銜品階:
品級文官武官
正一品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
從一品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右都御史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總督,各部院左右侍郎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各省巡撫,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各省布政使副將
正三品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案察使參將
從三品光祿寺卿,太僕寺卿,各省鹽運使遊擊
正四品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僕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常寺少卿,各省道員都司
從四品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內閣侍讀學士,各省知府城門領
正五品左右春坊左右侍庶子,光祿寺少卿,欽天監監正,六科給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隸州知州守備
從五品鴻臚寺少卿,各道監察御史,翰林院侍讀、侍講,各部院員外郎,各省知州守禦所千總
正六品國子監司業,內閣侍讀,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縣知縣,各省通判門千總、營千總。
從六品左右春坊左右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直隸州州同,州同衛千總
正七品翰林院編修,各部院七品筆貼式,順天府學教授、訓導,京縣縣丞,外縣知縣,各府學教授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