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石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九章 睢州事變,反清,崛起的石頭,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儘快增派,李自敬也不知道這個“儘快”要儘快到什麼時候,先畫個大餅罷了。

襄陽情況連李自敬都不清楚,而且也是幾面受敵,現在最缺的就是人手。

不然,李自敬也不會為了吳兆勝這三四千降卒,在西安被李自成搞了那麼多套路。

臨時提拔一名都尉上來,也是實在沒辦法了。

李自敬現在是沒兵更沒有得力的干將,荊襄局勢離不開吳兆勝和郝搖旗中的任何一個。

張顯也算是轉戰多年的老軍官了,作戰本領自不必說,當時在前營幹部總的時候,李自敬就覺得這個哨總不錯。

但留他在鄧州,李自敬其實沒作太多期待。

當哨總和當都尉獨自領軍駐防一地這可不一樣,張顯能幹成什麼樣,這還很難說。

唯一的指望,是張顯能在鄧州呆得久些,撐到李自敬在荊襄開闢局面站住腳,再回頭北顧。

能把多鐸動向摸清楚,張顯就是大功一件。

至於說是在襄陽增派人手前,張顯能把內鄉也佔下來,李自敬倒是沒有這個奢望。

鄧州不丟就不錯了,一千二百多人,把鄧州到內鄉這個防線建設起來,根本不現實。

設定好了人選,李自敬在鄧州駐軍三日,便在第四日,率領前營的主力部隊南走襄陽。

新提拔起來的都尉張顯,部下有一千名普通士卒,和兩百名歷戰老本勁兵,奉命留守鄧州。

因為鄧州沒什麼人,更沒什麼物資,李自敬在走之前,給張顯留下了一批物資和金銀,幫助他在鄧州開啟局面,招撫流亡。

鄧州這個地方,要想恢復沒有百八十年根本行不通,所以李自敬也給張顯下了命令。

在鄧州實行堅壁清野的策略,無論流民歸附,還是百姓逃難,都把他們指引往襄陽。

亂世,人口多兵就多。

所幸鄧州到襄陽不足百里,有一條寬闊的漕運水路,風向順利的話,兩天就能抵達。

這也是李自敬選擇在鄧州設立前哨站的原因,就算日後守不住了,張顯要撤回來也方便。

有退路不至於被圍死,鄧州的前營士卒軍心也會比較穩定。

從鄧州南下,氣候逐漸轉暖。

尤其是出南陽府境內,到湖廣的襄陽府境內以後,氣候會更加宜人,沿途到處鳥語花開,天氣晴朗。

這種時候,人手一套的棉衣穿著就很熱了。

在關中時保命的棉衣,這種時候就成了累贅,穿在身上又溼又熱,需要儘快更換衣裝。

沿途不知道會遇到什麼事,不能把士卒的體力浪費在這種事情上。

因此李自敬在過了新野後不久,便下令大軍停止前行,在湖廣和河南交界之地紮營休整一晚,打算明早再一鼓作氣,直奔襄陽。

大順軍接連兵敗,訊息還沒傳到襄陽,湖廣境內依舊是亂象紛呈,大順軍計程車氣不高。

前營由於在潼關一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重建後又是小闖王李自敬親自帶隊,士氣保持的還行。

離開西安以來,前營打的都是地方土寨和防備虛弱的鄧州,沿途偶爾也剿剿看不開的攔路搶劫的匪寇,至少到現在沒吃過什麼敗仗。

輕而易舉拿下鄧州以後,雖然算不得什麼勝仗,但依舊對士氣起到了提振效果。

沿途南走,前營計程車卒們也開始有說有笑,連日陰霾一掃而空。

從南陽至襄陽一線,沒有崇山峻嶺,以平原為主,官道更像是一道走廊,左山右水。

湖廣境內總算是有了些許人煙,但襄陽北部人丁依舊稀少,盜匪多入牛毛,村落也多有燒燬。

大多數是因為最近這半年來,鄖陽明軍和襄陽大順軍互相爭奪作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宮廷幽處孤芳難自賞

花輕黃

三國之我要當皇帝

非木石前盟

穿越,從氣死系統開始

月巴月巴

明日方舟地獄難度的擺爛主義者

hono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