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琅琊
荷包多個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章 琅琊,開局告訴劉備,我是穿越者,荷包多個蛋,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350章 琅琊
在徐庶的眼中,就陶謙的年紀和見識,早晚得丟了徐州,化為別人的墊腳石。
但要解徐州目前的困境,還真不難。
正如徐庶所說,大軍擺下去,搞得徐州人木皆兵,這等架勢,就算劉備率兵來到徐州,也不敢造次。
百萬徐州軍兵一拉出來,估計要擔心受怕的人,是劉備,劉備還怕你陶謙趁機吃下劉備軍呢。
徐庶話糙理不糙,聽在陶謙的耳中,卻像是諷刺。
呵呵,秀肌肉?將徐州大軍亮出來,搶搶劉備的風頭?
陶謙越想,越怒,氣不打一處來,徐州要有二三十萬大軍,陶謙還得用著糜竺、徐庶這些人?
笑話!
徐庶是外人來,不知徐州的水深。
而陶謙是自家人知自家事,別看徐州四處安定,外表一片繁榮,其實徐州不過是別人眼中的一塊肥肉而已。
整個徐州的軍兵,拼拼湊湊,滿打滿算,也不到十萬兵馬。
別人佔據了地盤,拼命爆兵,是錢糧不足,但在徐州,錢糧就不算個事兒,陶謙若開啟徐州的各種稟庫,裡面的錢糧,尤其是兵器,比在冊的軍兵還要多。
糜家,世代經商,以米糧、兵器為主,甚至這幾年,糜家的兵器,都開始外流,賣到各州郡去了。
“哼!小兒之言,不足取信。曹操多疑,劉備外忠內奸,我徐州別說沒有多少兵馬,真有,也不容如此揮霍,呵,大軍出動,不用花錢糧麼?”
“再說了,擺出軍陣,萬一劉備以為本刺史要向其動手,先與本刺史開戰,豈不是吃了大虧,替曹操小賊擋了一災?元直,你且坐下,你年紀尚小,看不透世間之事,皆是人情世故,不止打打殺殺。”
陶謙這人,喜歡說教,說著說著,就開始教訓起徐庶來了,聽得徐庶表面聆聽,心底卻是嗤之以鼻。
形勢比人強,徐庶不敢反駁、頂嘴,內心思忖:
“陶謙老兒,坐而論道,此等昏庸,莫說劉備、曹操虎視耽耽,換作徐某有機可趁,也絕不會留手,大丈夫當取而代之。”
徐庶甚至有一種預感,劉備與曹操之爭,最先被打敗的人,應該會是陶謙。
這叫老大、老二相爭,輸得最徹底,最先死的是老三。
但徐庶不說。
眼看陶謙宴賓客,起高樓,坐等陶謙被蠶食,身死道消。
漢室天下,是英雄的,而陶謙連雄主都不沾邊,擁有徐州一地,就是自取其禍。
徐庶默不作言,轉身繼續走回位子,正襟而坐,雙眼卻是暗淡無光,兩耳不聽窗外事,只顧著喝酒吃肉,大有事不關己,高高掛掛之勢。
“漢瑜,元龍,你倆父子皆是有識之士,可有何教本刺史?”
陶謙將目光放到陳珪和陳登身上,至於自己的兩個兒子,陶謙則略過,看都沒多看一眼。
自己生的兒子,是什麼貨色,陶謙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問了,也白問,還鬧心。
陳珪和陳登一聽,更絕,父子倆當場齊齊搖頭,表示無能為力,氣得陶謙想罵,又礙於身份,只得連喝幾口悶酒。
最後,陶謙把所有的希望,交給了徐州第一猛將曹豹,說道:
“虎狼,你乃虎將,是徐州的門面,劉備軍借道,與曹操一戰,屬用兵之事,本刺史一向信你、重用你,我徐州的兵馬,盡聽你一人之令。現在這局面,你打算怎麼做?”
讓陶謙來談經論道,附庸風雅,陶謙一個能打十個,但軍務、內政,陶謙不想理,也搞不定。
陶謙只得倚靠曹豹,反正軍師不給力,計謀不夠,猛將來湊。
曹豹猛歸猛,外表卻長得像文人士子,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