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荷包多個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章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開局告訴劉備,我是穿越者,荷包多個蛋,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跟何進一般,被人當槍使,這種事做不得。
楚蘇順手將檄文放在燭火之上,直接點燃,揚了灰。
漢室再怎麼傾頹,亦輪不到袁氏的人說話。
平原郡是小,無險可守,但袁紹的目標太野,只想要洛陽皇宮,那這冀州,可就得落入劉備的手底了。
“先生大才,得先生一言,茅塞頓開也。也對,他袁氏四世三公,備乃是漢室宗親,不虛他,當他說的話是個屁,放一邊去。”
“先生,剛才憲和說陽平、清河、樂陵和渤海四郡都設有重兵,大將如雲,我等不遵袁紹的號令,萬一袁紹惱羞成怒,狗急跳牆,真派兵來攻,豈不白白替董卓受了一災?”
劉備不想打仗,但袁紹和董卓這兩人都不是善類,夾在中間的劉備發現一個也惹不起。
“玄德,著相了,不說袁紹和董卓鬧得不可開交,必有一戰,這是臉面的問題,就算袁紹真的派兵來欺負你一個小嘍羅,那更好,我等正好有藉口去兗州、豫州等地借兵,合天下各路諸候之力,將袁氏先收拾了。”
楚蘇胸有成竹,這漢室天下看不慣袁氏這些士族、世家的人,大有人在,比如宦官之後的曹操、以外族服化的複姓公孫一族,尤其是公孫瓚。
不怕搖不來人。
劉備大喜,楚蘇一個拖字訣,令劉備心中大寬,想通了,暗道:
“任那些諸候大佬怎麼打,反正我劉備苟發展,苟定了。誰要不服,來打我劉備,我先狗咬狗,咬他一嘴毛。”
楚蘇的話,讓荀攸、郭嘉和戲志才有些悶悶不樂,看來出兵打仗這事,又要遙遙無期了。
然而,下一秒,楚蘇話鋒一轉,說道:
“玄德,討董一事,可以拖,等多久都行,到時露個臉,掙個諸候的名聲就行了,倒是有一事,楚某覺得玄德該重拳出擊了。”
“常言道,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現今玄德已貴為平原相,自當發兵幽州,最好是拿下涿郡,多一個城池,也就多一條小命。幽州自從劉焉撤走益州之後,以公孫瓚一家獨大。北有公孫家族佔據了遼東各地,而公孫瓚一心抗擊外族,所佔之地,大多是邊郡,其餘的郡城,玄德何不取之?”
幽州和冀州同樣混亂不堪,但幽州有一個好處,就是各路諸候不強,至少沒有袁紹來得強,此時的劉備過於弱小,去和袁紹硬淦,無異於雞蛋砸石頭。
上任的幽州太守劉焉捲了大量的人才和錢糧,跑路益州,現在名義上的幽州刺史,是跟宦官張讓不和,主動請求外調的漢室宗正劉虞劉伯安。
宗正,即族長。
劉虞的年紀遠比劉焉大,和蔡邕差不多了,算是老而彌堅,打不過宦官,就跑來幽州打外族。
此時,幽州除了右北平、遼西郡、漁陽郡、上谷郡和代郡,落入公孫瓚的手中,再減去公孫家族佔領的,尚有范陽郡,和幽州治所涿郡兩地,無人染指。
只是平原郡離幽州,中間還離著大老遠距離呢,無論走哪一條路線,至少都要先吞下冀州的兩個郡地盤,比如以東,是樂陵郡、章武郡;以北,則是河間郡、渤海郡。
“先生,幽州乃備的發家之地,故鄉之情難卻,備亦心嚮往之,然而以我等兵馬,不說拿下涿郡有多難,恐怕袁紹也不會讓我等的兵馬借路各郡。”
劉備說不饞涿郡,才怪呢,問題是同窗好友公孫瓚得同意,袁紹得放行,那才有一絲可能。
別看公孫瓚的兵馬沒在涿郡,那是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全是輕騎兵,真要有人率兵駐守涿郡,第一個來攻的人,一定是公孫瓚。
至於袁紹這種小心眼的人,別說肯借道,待在平原郡,袁紹不發兵來攻,相安無事,劉備就覺得袁紹和氣多了。
要不是楚蘇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