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起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8章 民以食為天,啟復漢,勇起筆,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六月三十日。
由於蓬萊保衛戰影響而推遲的夏糧徵收工作開始進行。
按照之前《興漢盟土地法》的規定,今年蓬萊縣境內所有的耕地只徵收一成的糧稅。
蓬萊縣境內目前可以徵收糧稅的耕地有一百七十萬畝,因為蓬萊縣處於丘陵地帶,旱地佔大多數,所以平均畝產並不高。
水澆地年畝產能達到四石,旱地只有水澆地的一半。而且山東半島一年兩熟,夏糧只是年產量的一般。
之前清理士紳時,收繳歸公的公田有六萬畝,這六萬畝田收的是三成的地租。
預估下來,今年的夏糧應該可以徵收二十五萬五千石,也就是兩千五百萬斤。
“後世共和國糧食年產量一萬三千億斤。”劉信啟嘀咕道。
這兩千五百萬斤看起來很多,但是現在興漢盟光是純財政供養的官吏和軍隊就有超過一萬人,這些人每天按照三斤糧食需求計算,就要消耗一千一百萬斤糧食。
如果再加上間接需要財政供養的工匠、勞工,還有公民階層的福利,起碼還有一千萬斤的缺口,也就是十萬石。
劉信啟發現糧食缺口如此巨大後,急忙朝著興漢盟總部跑去,並召集了政部部長羅成、戶司李蓮、稅司姜學、財司陸從雪和政部部長兼農司盧仁。
待人都到齊後,劉信啟先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興漢盟要供養這麼多人,是前所未有的,糧稅又降低了這麼多,有缺口是當然的。”姜學說道。
“所以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你們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劉信啟問道。
羅成想了想,回道:“只能用錢買了,幾次戰事勝利,興漢盟的金錢儲備還是很充足的。”
“這治標不治本,而且糧食是根本。民以食為天,糧不穩則政不穩。”劉信啟回道:“用錢買則受制於人,過於被動。”
“那加稅?”姜學說道。
“承諾了永不加稅就要做到。”劉信啟沒有同意。
看到大家都沒有辦法,劉信啟說:“我是這樣想的,我們徵稅只徵一成,農民手裡必然有多餘的糧食吃不完,這些不可能全部自己儲備,必然有一部分需要換成錢。如果我們將這部分買下來,糧食的問題就解決了。”
“這還不是用錢買嗎?”羅成疑惑道。
“不一樣,我打算立法規定,禁止私人進行糧食交易,否則依法處置。”劉信啟回道:“你們覺得是否能施行開來?”
“能到是能,但是這需要大量的人手,而且肯定需要軍部配合。”羅成有些擔心:“官府參與糧食買賣,並且壟斷經營,這算不算與民爭利?”
“不會的,我給諸位分析分析。”劉信啟說道,然後進行了細緻的分析。
每年兩季,糧食收穫時市面上的糧食價格必然下降,士紳、糧商用低價收糧,然後囤積到青黃不接之時,再高價賣給缺糧之人。不僅賺取鉅額利潤,還使得種糧食的反而常年餓肚子。
劉信啟打算建立興漢盟的糧食儲備機制,透過立法禁止糧食私人買賣,所有糧農的多餘糧食都必須賣給官府。
官府按照合理的價格收糧,然後增加一些管理和儲存成本後,再賣給需要糧食的人。這個收糧價格肯定會高於糧食收穫時的市面價格,賣糧價格肯定會低於青黃不接時的市面價格。
這樣不僅官府可以以較便宜的價格收到糧農多餘的糧食,補充官府的糧食缺口,在缺糧、災難的時候,還可以平抑糧價,保證百姓不餓肚子。
蓬萊縣的人口並沒有增加,最多也就增加了劉家堡的一千多人,這十萬人以前的糧食夠吃,現在興漢盟管理之後自然也夠吃,只是主動權的轉移而已。
“那需要建設很多糧倉,而且還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