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4章 【大明鄉】,北宋穿越指南,王梓鈞,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咦,比俺上次來的時候,作坊變得大了許多。”

打漁灣是一處天然港口,有條小河匯入漢江,河灣最開闊處將近200米。

西側是懸崖峭壁,根本沒法耕種,百姓皆居住在東側和南側。

造船廠也在南邊,前兩年都在造小船練手,今年開始打造超過十米的“大船”,還從興元府請來個有經驗的造船老師傅。

從打漁灣繼續往東,有兩三里地的“無人區”,山勢太過陡峭不便居住和耕種。

等地勢稍微放緩,就又出現許多民居,但依舊沒到大明村的核心區。

繼續行船三四里,曹藻猛地瞪大雙眼。

那特麼是村落?

明明就是一個市鎮!

兩層樓的建築就有四座,碼頭停靠著十多艘商船。

還隔得老遠,就聞到濃郁的酒糟味。

嚮導說道:“大明村裡有燒酒,清澈透亮。士紳商賈喜歡的不多,但窮苦百姓愛喝。幹了一天苦活累活,沽二兩燒酒回家,就能解去整日疲憊。燒酒性烈,如刀割喉嚨,百姓呼為燒刀子。洋州三縣都有賣還有商賈運去興元府。”

大明村的白酒,是用玉米和紅薯釀造的,釀酒剩下的酒糟還拿來餵豬。

釀酒工藝保密了兩年,終究還是洩露出去,西鄉縣已經有人嘗試著仿造。

曹藻沒有靠岸,繼續沿著漢江而下。

從打漁灣一直到朱家父子初見漢江的地方,整整延伸了十四里地,全都屬於大明村的地盤。

這還能叫村嗎?

雖然沿岸多山,宜耕地帶比較狹窄,大部分地方連水田都沒有。但山地也能種糧食啊,實在陡峭的地方,還能種茶樹和桐油樹。

“那裡面有多少百姓?”曹藻往小河指去。

嚮導搖頭:“不曉得,俺沒進去過。”

順著這條小河進山,便是朱家父子穿越的地方,那輛寶馬還在山上躺著呢。

曹藻讓船工往山裡劃,感覺此處應該開荒不久,農作物長勢不怎麼好,估計是土地還沒養熟。

沒啥好探查的,於是駕船回去,來到大明村的中心碼頭。

“這條河又通往哪裡?”曹藻問道。

嚮導說:“通往以前的黑風寨。”

黑風寨的更上游,也在繼續往深處開墾,為了保證村民安全,甚至組織村勇打死一頭老虎。

現在的大明村,已經不是“t”字形,而是倒“w”形。

一橫代表漢江,三豎代表三條小河。村民都沿河居住,其餘地方全是山。

村民已超過5000人,其中數百人,是張廣道走私時從陝西接來的流民。

西鄉縣官吏,早把這一大片劃為大明鄉,只不過平時還習慣叫大明村而已。

曹藻靠船登岸,碼頭上正在搬貨。

最顯眼的便是那家客棧,大堂裡坐著十多人在喝茶,看樣子都是商賈及其隨從。

這裡已經形成街市,三米寬的石板路,道路兩側都是些店鋪。

許多店鋪並沒有開門,就算開著門也沒啥顧客,因為今天不是趕集的日子。

還建有好幾處貨棧,都是村幹部的產業。

比如干貨棧,收購幹竹筍、幹香菇、紅薯幹、鹹魚乾等乾貨,再統一運去州城和縣城批發。村民們有副業收入,村中首領也能賺錢。

“朱相公來了!”嚮導低聲提醒。

曹藻轉身看去,卻見一箇中年男子,牽著個五六歲的小女孩兒,身邊還跟著個十四五歲的少年。

街上行人,紛紛問候,尊敬之情溢於言表。

曹藻想了想,上前作揖道:“朱先生,可否借一步說話?”

“閣下是?”朱國祥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回到漢末篡江山

醉酒枕紅顏

北地為王

喜歡玫瑰樹的西紅柿

小商河

老酒裡的熊

武鍛大明

酸湯折耳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