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二章 明挖牆腳,彪憨人生,甲子日,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項技藝已然成熟,特別是燉的技藝每一個大廚都能熟練地掌握,特別是燉出來的各種羹,那是後世斷了傳承的美味。

而真正能體現廚藝標準的技法是炒,炒對於火候的要求極為嚴格,所以富貴兒魯菜廚師底子,做出來的炒菜才能如此地驚豔。

有了富國兒的加入,御膳樓的菜品算是有了一個徹底的變化,沒出幾日便在汴梁城內傳播開來,每日前來一探真偽的賓客絡繹不絕,那桌子一天都要翻兩三次。

大師傅們雖然勞作加倍,那薪資也是水漲船高,兜裡的銀子多了,累點苦點都算的上什麼,富貴兒雖不告訴大家那味精的製作之法,但給每一個掌勺的大廚都配了一個裝海腸粉的布袋,海腸粉裡重新加了點調味品,這樣不管多麼厲害廚子都品不出這東西的成分。

白天在後廚傳授烹飪技法,晚上培訓洗腳的大嫂們,雖招來的都是生過孩子的少婦,但這個年代結婚生子都早,說是婦人也不過都是二十出頭,正是人一生中最燦爛的年紀,婦人們穿著統一的布衣布裙,頭頂藍色碎花頭巾,腰圍頭巾同樣布料的短小圍裙,手端木棚,站成一列接受檢閱,別說會不會腳底按摩,就看這陣勢也讓人眼前一亮。

每天的洗腳培訓是富貴兒一天中最為舒坦的時光,安逸地躺在洗腳床上,接受著婦人們排著隊的按腳,富貴兒閉著眼睛心中暗想,“帝王生活也不過如此,不對,我這可比帝王舒坦多了,那帝王心繫天下,今日北方大旱,明日南方被淹,後日哪個鄰國又侵了邊界,這樣的日子想想都累……”

富貴兒本是懶散的性子,不管前世今生總懷著遊戲人生的心態,安心傳授技藝月餘,等後廚的大師傅們每人都能熟練掌握十幾道炒菜,自己便沒了安心後廚的心思,每日裡象徵性地去檢查一番,便跑到前面的大廳,找個避人的角落裡坐著,聽那些散席的客人們講各種的民間傳聞。

跟富貴兒有同樣愛好的便是邵瑩,也不知從哪裡弄來一套跑趟小二的裝束穿著,每日裡在一樓大廳竄來竄去,看似在幫忙照顧客人,哪裡有了精彩的故事,立刻便湊了上去,不聽得故事講完絕對不待離開的。

最吸引邵瑩的是二樓拐角那一對每日必來的老者,這兩人一胖一瘦一高一矮,胖老者身著華服滿臉的油膩說話之乎者也的,一看便是心有詩書的大儒,瘦老者身著布衣眼神犀利道風仙骨,剛毅臉上步滿皺紋,似乎每一道褶皺裡都藏著故事。

兩位老者每日同來同往,同坐一桌卻各吃各的飯菜,各付各的銀子,對吃食的要求兩人也大有不同,布衣老者每日只吃同樣的兩道菜,但這兩道菜必須是富貴兒親自掌勺,華服老者每頓四菜一湯,卻全然不顧是那個廚師所做。

兩人來的時間,所佔座位也與別人不同,二樓東頭有塊空出來的地方,地方不大隻能放一張小桌兩張凳子。起先富貴兒並不知道這個地方用意,時間長了才發現,這個地方臨窗,開啟窗戶便迎著街道。二樓多為包廂雅間,那些宴請賓客的主家大多會提前過來做一番安排,等安頓好了,便會站在這裡觀望,見所宴請的賓客到了,便會趕緊地下樓迎客。

兩位老者每日都錯過最熱鬧的飯點才來,來了便直接上樓佔了那個空位,不管天氣如何吃喝之餘總會開啟窗戶,一邊海闊天空地聊著,一邊觀望著窗外路上熙熙攘攘的流動人群。

兩位老人言談之中便可聽出,兩人行走江湖多年,對各地的風土人情都有涉獵,這些異鄉的別樣趣味正合了邵瑩的心意,每日裡待一樓的客人散盡,邵瑩便會擺個小凳子安靜地坐在兩位老者身邊,一邊端茶遞水地做著茶博士的營生,一邊靜聽兩位老者閒聊。

人怕出名豬怕壯,御膳樓的飯餐提升了檔次,在京都出了名氣,這富貴兒的名氣在京都的餐飲圈裡也出了名,每日都有帶著禮金禮物登門要求拜師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黑蓮花嬌養守則

十六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