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七章 準備,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頭。
矛杆卻不是用竹子做成。
董良在林子裡面發現了一種樹,這種樹只有手腕粗,從根部就開始分叉,一顆就有十幾根分散的主幹。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這種樹都長在密林中,為了讓樹梢能夠曬到太陽,它們一門心思長高。
以至於都沒有多餘的能量去長粗。
董良一見到這東西眼睛都亮了,這種樹幹跟白蠟杆子一般,真是天然的矛柄。
三天時間,董良製作出了三百多柄長矛,每一根都有五米多長。
他還用多餘的船釘做了五六百把短矛。
沙灘就是他們的訓練場,董良此時手中正拿著一根柺杖形狀的奇怪工具。
“許樹,你來用這個東西再擲一根短矛試試。”董良的同鄉許樹分在王素的長矛兵乙隊。
此時他們正在沙灘上練習擲矛。
短矛出現的歷史比弓箭早,它的使用比弓箭要簡單一些。
董良現在沒時間去製作弓箭,也沒有時間去訓練弓箭手。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這島嶼上大都是山林。擲矛兵興許能夠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是,船長。”許樹接過董良手中的小工具。
這個東西一端有橫檔,在它光滑的面上放置短矛,把短矛粗的一端支撐在橫檔上。
許樹的手握在工具前端的握把上,握把上有凹槽,正好跟手指契合。
許樹用力向前甩出,短矛這次飛出了二十幾丈,比他剛才投擲出的距離增加了將近三分之一。
“船長,這個東西好,我用的力氣明明跟剛才差不多。短矛怎麼就飛的更遠了呢?”
董良現在可沒有時間跟他們講擲矛過程中的槓桿原理。
“船長,您以前讀的都是些什麼書啊,怎麼什麼都懂。”王素一臉敬佩地說道。
他們原本還在擔心能否抵擋得住扶桑人的報復。
但是僅僅三天時間,董良就訓練出了兩百多長矛兵,還給他們他們製作了鋒利的長矛。
正如董良所說,兵器是士兵的膽。
董良教他們怎麼用小型的扭力投石車投擲炸藥包,指導長矛方陣怎麼變陣,怎麼配合。
又教他們使用短矛。
這群華工感覺他們現在就是去攻打縣城都可以了。
他們也見過朝廷在各地的汛兵,那些人用的傢伙事兒還不如自己呢。
“這東西已經用了上萬年了,我自然知道。”董良笑道。
這個擲矛器可是從新石器時代就有了,只是我中華文明早早發明了弓箭,不大用這些原始的東西。
董良目測了一下,使用擲矛器基本上可以將短矛投到七八十米外的距離。
扶桑人普遍使用的長弓雖然比他們的身體還長,但是隻有三四十米的射程。
到時候他們的弓手還沒開弓就已經被短矛洞穿了。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我再說一遍,擲矛的時候,身體儘量前傾,手臂最終停下來的時候指向正前方你要投擲的那個目標。”董良再次幫他們做了一次示範。
在訓練場待一會兒,他又被喊到工坊那裡。
營地內劃出了一塊固定的區域作為工坊。
這裡有鐵匠鋪,還有木工作坊。
雖然條件簡陋,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船長,您看看這炮車怎麼樣?”
董良的面前是一輛兩輪炮車。
他提前將各個零件都畫成了圖紙,然後由這些華工中的木匠幫著做了出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