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1節,月待圓時,懷愫,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手上是有錢的,可卻無人可用,

家裡有這麼個女兒,大伯母遮遮掩掩,哪裡還肯替她通路子,把她一個拋在穗州地界上,也不知道她是怎麼一手一腳就真個立了起來。

那一向她常寫信回來,紀夫人自家也是閨中女兒,後來出了嫁又跟著丈夫去了蜀地為官,再回金陵城打聽著她訊息的時候,只說她在穗州辦了個女子濟民所,接濟那些貧苦人家的女孩子,沒飯吃的就來討些吃食,沒食穿的就給兩件舊衣,讓她們生病有醫可看,兼或教兩個字。

城裡的善心太太們也都拿錢出來,捐給寺廟和捐給濟民所可不是一樣的,不過這間濟民所裡全是女子罷了。

有吃有穿有片瓦能遮雨,顏大家便想著要教她們學字,讓她們能養活自己,那會兒頭一撥的學生,就在三姐姐的絲坊裡頭做工,做一天工,再學一天字。

先來讀書的還是城裡的姑娘,鄉下的女孩根本不知這世上還有一間這樣的學堂,花了兩三年的功夫,往鄉下地方去,一家一家的勸說,說破了嘴皮子都無用,那些人家只當是來買人的。

紀夫人雖久在金陵,跟顏大家卻從未斷了通訊,葉文心問了,她便一樣樣細說:“後來二姐姐便寫了一張學籍文書,這些人便當作是賣身契,一個姑娘二三兩銀子,尋常還有工錢拿回去,就這麼著,才把名聲打了出去。”

費了十數年之功,到底有了今日的局面,跟著就是穗州地方上辦起了絲坊繡坊,招去了一大批的女工,這些女工能養活自己,便也不是一心求學,女學裡的學生漸漸少起來,最後留下的還是年小的絲坊繡坊不收,家裡又過不下去的。

葉文心聽著久久都不言語,原來一腔熱血,此時也依舊想著辦學,抬頭看看紀夫人:“我一路坐著船來,每到港口都要打聽,可除了穗州一地,旁的地方竟沒有女學堂,我想把這學堂辦到漳州去。”

紀夫人不意她竟還有這分志向,替她想了一回,緩緩開了口:“倒也不是不能,漳州離得很久,女學的名聲也不是沒人聽聞,只要隔得這樣遠送了來,財力不及,若是在當地能辦,倒也是樁功在千秋的好事。”

憑她能說一句功在千秋,葉文心便誠心相待,倏地笑起來,開萬世之功,自然知易行難的,顏大家同她一樣是弱質女流,難道就真的弱了,穗州地方能辦成,別的地兒一樣也能辦成。

紀夫人看著她笑,心頭一動:“不如你往女學來,裡頭還有些校志,我那個姐姐,從小在梅家長大,這一套很是齊全,倒也不是樣樣都往外頭傳的,她有許多手記,就在女學堂裡,你若真想辦這麼樁事,該學的也有很多。”

這於葉文心就是意外之喜,紀夫人看著她就跟自己的女兒差不多大,跟那會兒的二姐姐也差不多,遭了這樣的難,倒立起來要辦大事,笑得一回:“學裡才剛走了一個,你若是肯替,我也替二姐姐發你工錢了。”

葉文心喜形於色,看紀夫人又更不同,她在宋家,老太太說的便是往後如何嫁人,想必長輩女眷見到她心裡想到的都是這麼一句,只有紀夫人知道她想做些什麼,肯替她引薦,若光為著姑姑一封信,到底不能這樣開明。

紀夫人想到女兒,心裡一嘆,把攢盒往葉文心跟前推一推,葉文心拿了一塊玫瑰糕,看紀夫人也拿了樣什麼,倒是不曾見過的,紀夫人笑一聲:“這個叫蜜三刀,是北邊的點心。”

葉文心這才想起來,紀夫人的女兒遠嫁去了燕京,想必是很想念女兒的,就連點心也用起北邊的來,兩個人喝了一杯清茶,紀夫人身邊的姑姑拿了個小錦盒過來,紀夫人衝她笑一笑,把匣子開啟來,裡頭是一本花冊子。

“這是你姑姑差人送來給我的,說你往後要來穗州,先把東西寄放在我這裡,我既收了東西,便得給你造個冊,你看一看,這是你姑姑給你的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踏天無痕

更俗

國民太太通知書

馬騮仔

穿書七零新婚夜,冷厲糙漢很上頭

紅塵易老

動了胎氣,偏執薄總想一胎生三寶

橙子你愛不完

黃河撈屍人

長耳朵的兔子

帝君的追妻日常

紫幽陌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