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熊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6節,虎狼,灰熊貓,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果河南能夠繼續太平下去的話,明年縉紳的土地和糧食庫存都能翻一番。
“今年青黃不接的時候,還往主人翁鼎力相助。”這番話許平已經和無數地主說過,他在主人的客廳裡坐下後,不等茶送來就又急忙提起。
這位縉紳本也坐在下首陪著,聽到許平的話後連忙站起,拍著胸脯保證:“大將軍放心,小人也是河南人,若是父老有難,小人豈敢不設粥廠。”
說到這裡縉紳忽然嘆了口氣,眼中露出夾雜著恐懼和哀傷的表情:“大將軍有所不知,在將軍來之前,就在小人的庭院外,一年到頭都是饑民滾滾而過。”
當時河南的饑民流動之時就如蝗蟲過境,所過之處樹木全被剝得乾乾淨淨,挖草根的人把大地刨得滿目瘡痍,只剩下黑漆漆的裸土。
有些沒有力氣挖草根的人就躺在路邊死去,而後來的人就刮下這些屍體上的貼著骨頭的人皮而食。當時縉紳和其他躲在鄔堡裡的人看外面漫山遍野的人在烤食人骨,燒焦的人肉味數月都揮之不去,只覺得好像在修羅地獄一般,這位縉紳的一個兒子在目睹了數月的慘狀後竟然發瘋了。
“小人的祖父說,七十多年來,河南十年九災,就沒有一年沒聽說不鬧災的,”今年縉紳已經四十五了,從他小時候起,周圍的大路上,一年到頭都是連綿不斷的粥廠:“可是河南這麼大,總有沒災的地方,先父過世前每年都響應官府號召賑濟父老,小人掌家後也是如此,萬曆、天啟年間,官府賑濟其實就是做做樣子,一百個難民裡有九十九個都是在縉紳的粥廠裡度過災荒,冬天在有糧食的老鄉家裡打打短工,天好了後就回去耕作,有了糧食再幫其他災民的,這幾十年一直是這麼過來的。”
“從當今天子繼位,就不行了嗎?”
“是啊。”縉紳又是一陣長吁短嘆,崇禎元年催繳賦稅,中產之家皆破,第二年開始出現大規模吃人:“十年,楊閣部到河南剿匪,核查各縣糧倉儲備,當時各縣糧倉早已經空空如野,楊閣部嚴令各縣三個月內補齊虧欠,而且要把倉儲擴充一倍以備大軍所用。”
當時剿匪官兵過境,經常就是一紙號令:今天下午將多少石米、多少石豆送到軍營,縣令倉儲不夠,有時還需要挪用朝廷的賦稅湊足,然後就再向農民加徵,農民沒有了就找地主縉紳。
“秋收之後,有時一個月縣裡就能重徵三次秋糧,若不聽令縣裡會視為抗命派官兵討伐。”這位縉紳的一個親戚運氣不好,縣裡交不出糧食就直接告訴催討軍糧的剿匪軍有人抗拒朝廷,一隊從秦地調來的邊軍當即出發將他的莊園攻破,全家蒙難;“所以小人就是想開粥廠,也是有心無力啊。”
許平知道事情不像這個縉紳說得這麼簡單,相比更沒有反抗能力的農民,這些縉紳的生存環境算是好得多了,隨著戰亂不休,地主們也越來越與朝廷離心離德,開始組建團練,訓練家丁修築鄔堡,防備災民到後來只是一個名義,其實就是武力抗糧。
許平攻開啟封的時候,河南巡撫就命令地主出動團練協防闖軍,這位縉紳當時的家丁武裝達到頂峰,有上千人之多。不過他可沒有出動去縣裡協助防守,而是趁許平猛攻各縣的時候搶修鄔堡,儲備糧食。
到許平包圍開封的時候,河南大地上已經遍佈大小不一的土圍子,這幾天許平看到一座座堅固的小堡壘後,都不禁暗自慶幸自己早聽清治的良言沒有留下惡名,後來更是和孫可望善待士人讓他們願意與闖營合作,不然這許多地主大院,一個個去拔真不知道要打到什麼時候,更不知道要付出多大代價。
“大將軍是闖王屬下吧?”縉紳突然問起一個人所共知的事情,而且從他專注的眼神看來,還不是隨口問問。
“是啊。”
“小人敢問大將軍,今春闖王還會舉辦科舉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