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毛略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6節,第一科舉輔導師!,腿毛略粗,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宋問給眾人講道:“其中一個重要的是產量。長安人多了,米就不夠了嗎?不,近幾年來,長安近郊開荒屯田,產量高了不少。還有外地運米進來,絕沒有說米不夠的說法。”
“另外一個重要的,是朝廷的政策。”宋問道,“近三年來,風調雨順,朝廷不僅沒有增收稅賦,甚至還稍稍的減了,因為朝廷也有錢了。可就是這樣,米價竟然漲了!”
經濟水平提高,米價應當是會降的。價格夠低,溫飽的人越多,國家才顯得富庶。
就唐朝來講,貞觀之治後,糧價一路從鬥十五錢,跌至鬥二錢。封泰山後,京城糧價最低甚至跌至只需不到二十文。彼時盛傳“天下無貴物”。
安史之亂後,糧價重新開始上漲。
而且古代的糧價一般不會太高,只有在什麼災害的時候,米價才會騰飛。貴的糧價,可以漲到上百錢一斗。
米價波動幅度很大,是衡量百姓生活水平的一大標準。
大梁已經和平了那麼多年,年月又好,經濟發展一直很穩定。這裡又是京城,米價還居高不下,就有點不大正常。
梁仲彥:“所以先生覺得?”
宋問煞有其事的點頭道:“我懷疑有人在蓄意哄抬米價。這人一定是個知情人,做的如此不顯山漏水,水平一定不簡單。”
眾生忽然低下頭,憋笑。
宋問瞪眼。什麼意思?
梁仲彥道:“先生多慮了吧?學生家境不算非常好,可這糧價,不覺得有多貴,還是負擔的起的。”
“我說了,這跟貴不貴無關,看的是合理不合理!”宋問拍桌道,“它沒有漲的理由,可它還是漲了,我錢塘都沒有這樣的事啊!”
林唯衍附議道:“我在外遊歷的時候,米價確實是年年愈低的。”
宋問拍手:“看!聽!”
孟為指著道:“可是先生,京城不一樣嘛。您憑這一幅什麼也看不明白的畫,就能推測出來了?”
趙恆:“先生,您開天眼了不成?”
梁仲彥:“不是學生不相信先生,只是……單看這幾樣數字,先生就覺得有人在哄抬米價,偏頗了些吧?”
馮文述道:“先生,您是不是近日壓力有些大?”
“先生,哄抬糧價是重罪。誰敢在京城做這樣的事情?”李洵道,“單憑這樣一幅畫,說服力不大吧?”
宋問:“……”
哎喲喂,她這小脾氣。
作者有話要說: 嗷嗷嗷忘了說了,我決定今天晚上開隔壁的坑《神將降臨》!謝謝支援~
另外本文大概還有很長的篇幅,隔壁暫時走存稿,隨榜更
第78章 解釋不通
宋問開啟摺扇, 笑了兩聲:“我再給你們一次機會, 表達對我崇拜。”
眾生誠摯搖頭。
宋問順了把頭髮,道:“再給你們一個提醒,同類或相關聯的東西,他們之間的價格變動, 在趨勢上,應該是相似的。”
在股市裡面,或許可以稱之為板塊。分為行業板塊或者概念板塊。
“譬如豬飼料的價格和豬肉的價格。豬飼料上漲的時候, 豬肉一般也會上漲。再譬如種子和作物。”宋問道, “如果雙方呈現極為不同的變動趨勢, 就是非常可疑的。”
孟為望向梁仲彥,問道:“種子?價錢多少?”
梁仲彥懵道:“……米的種子,不就是米嗎?”
孟為:“……”
宋問:“……”
宋問覺得自己都快迷糊了,抬手抹了把臉。
“我不是單指大米,我現在是在和你們教學,如何透過現象, 看見事物的本質。剛剛所指的情況,是根據成本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