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毛略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7節,第一科舉輔導師!,腿毛略粗,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馮文述洗完臉,用力睜了睜眼睛,嘆道:“先生,果然我是絕對不會去戶部的”
宋問笑道:“我一直覺得,有天分的人,做戶部是很好的。因為他可以有全朝廷所有人的把柄。”
馮文述指著李洵道:“那御史臺不也不錯嗎?我就去御史臺好了。”
“御史臺也不容易,有事,還要找其他官員幫忙的。”李洵坐到桌邊說,“何況,若是戶部的賬簿改了,御史臺的人肯定也是要學的。不然這以後查案,多不方便?”
馮文述悲痛道:“啊?!”
三人休息片刻,在外面走了兩步,王義廷帶著人回來了。
幾位官員忽然被請到上官家中,還有些惴惴不安。看見李洵宋問等人,更是迷惘。
數人打個招呼,擠進王義廷的書房裡。
所幸王義廷這宅子,小而簡樸,就是書房夠大。
王義廷讓僕從去別的房裡搬了椅子過來,擺在一側。而後解釋道:“宋先生提了種新的記賬方法,我正在與她商討,看看是否可行。只是裡面有些賬目記得不詳實,所以請幾位過來問問清楚。請坐。”
幾人點頭。
宋問坐到桌案後面,看著他們一笑,摸了摸下巴道:“這方法若是推行,必見成效。怕那些貪贓枉法之人,都要無所遁形。以後的罪責做不了,以前的事情也逃不掉。”
幾人禮貌一笑,當她空口大話,卻未直接拆穿她。
官員問:“宋先生是看了多久的賬冊?”
宋問:“一晚上。”
何止大話?簡直不知天高地厚。
幾人語氣中不免帶上不屑:“宋先生請問吧。”
他們的賬目,都是處理過的,普通翻查,很難看出端倪。戶部查賬,也多止於此。不過看了一晚上而已,還需怕她?
宋問朝他們一頷首,看他們一派輕鬆的模樣,也覺得不用客氣了。
宋問點道:“田主簿。”
一名官員抬手示意。
宋問轉向他問道:“三年前六月。這裡登記有米六十石被人領走,是去做了什麼?”
官員兩手相握,並未將她放在心上。反問道:“上面寫的是什麼?”
宋問:“釀酒。”
官員:“那就是釀酒了。”
宋問一手敲著桌面,冷笑道:“六十石的米,就做了一千多斤酒?這可厲害了。得是什麼酒?”
官員摸摸眉毛說:“大抵是白酒吧。”
“白酒也不對吧。”宋問呵呵笑了兩聲,“你別唬我。我在錢塘那邊,也是看見做過酒的。六十石米,怎麼也有兩千多斤高品質的白酒了。而你這裡收錄的竟然是黃酒。主簿當時,沒有覺得不對嗎?”
“這……”那官員被噎了一句,說道:“太久了,本官記不清了。”
宋問指著上面道:“還有這裡,負責倉儲的人這邊登記,你領用了五十石大米用作發放給災民的糧食。而戶部賬冊上又登記,你用錢買了五十石米用作賑災。那這糧倉的米究竟是去了哪裡?怎麼就憑白消失了呢?”
“我……”那官員終於開始不安,眼神飄忽左右看看幾位同僚。抬手抓著自己的衣袖,咳了一聲道:“太久了,已經記不清。許是那人記錯了呢?糧倉清點核對,總是沒錯的吧?”
哪有人核帳,連這些都去查的?若是每個地方都這樣查下去,怕不是要查到天荒地老?
單式記賬法一半隻登記和現銀有關的條目,對這些內部領用,內部消耗的轉賬憑證一團糟糕。
宋問輕笑:“又記不清?記不清沒關係,畢竟時間確實太久了,這是三年前的賬簿嘛。”
官員點頭:“不錯。恰是如此。”
宋問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