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毛略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0節,第一科舉輔導師!,腿毛略粗,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出卷人嘛,可能是太傅,或御史公,還有可能是六部尚書。不過,李洵今年科考,御史公就不大可能。太傅公務繁忙,也會推脫。刑部尚書就不行了。”宋問點頭道,“再就是,王侍郎。也或許,朝廷會找一些大儒來出卷。”

趙恆皺眉道:“先生,這範圍也太廣了。而且,縱然您猜出了誰出卷子,可這閱卷的,還得是禮部與吏部的人啊,還不僅是一個人。”

宋問點頭:“我知道,所以我特意去看了看這幾人的文章。特意來提醒大家一句。”

宋問:“答卷的時候,要注意的第一點,文風。”

“這幾人之間,各自特點鮮明。包括之後的閱卷官,誰也摸不準對方喜歡的文風為何。或詞藻華麗,或沉穩剛健,或言辭犀利,或清新婉約,或平實樸素。”宋問挪了挪屁股,坐正道:“但是,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們,喜歡平實樸素文風的考官,就很有可能非常不喜歡堆砌詞藻,談之無物的文章。素來沉穩剛健的考官,就不大可能會喜歡冒進衝動的學生。”

歷史上也有各種反華麗,反詞藻的文風活動。

文人之間的風向是會變的,各時期有各時期流行的趨勢,各自也有各自的流派。

可以確定的是,各流派之間,相處的不是那麼好。畢竟文人相輕。

大梁新行科舉,考卷甚至都沒有糊名。有可能看你名字不好,字也不好,心情又不好,就直接寫了個“不”。

宋問道:“不在榜貼上,也沒有投過行卷的人,請自覺保持中立。何為中立,以李洵的卷子為準。”

宋問:“其次,給大家歸結一下今年的重點,也就是所謂的考點。”

宋問掰著手指頭隨意給他們數了幾個:

“從國的角度。治貪腐,安民心,穩糧價,廣教育,重考核,強軍本。”

“從人的角度。戒奢以儉,虛心納下,廣開言路,正身黜惡,謙沖自牧,慎始慎終。”

“種種種種,諸如此類。該怎麼分,怎麼用,怎麼選,視情況而定。所謂策論策論,凡遇事的對策,大抵都是相同的。言語必須自己組織,但是結構可以統一。”宋問道,“重要的是清晰流暢,簡明扼要。”

眾學子頻頻點頭,提筆記下。

宋問將現代常見的總分總,五段三式的行文結構,和他們說了一遍。不過根據歷年來的文章,做了一個改變。

中間必須時不時來一段現狀描述與歌功頌德,言辭間必須要恭敬。

然而這並不算是重點。

“知道為什麼國子監生徒,比普通百姓更容易高中進士嗎?一來是因為他們背景雄厚,二來是因為他們真得答得好。”宋問道,“他們耳濡目染的就是治國之道,看見卷子,腦海中就是破題之法。所以他們很會考試。”

宋問指指李洵,讓他把林唯衍叫醒。這廝不用參加科考,就是來湊個熱鬧。

然後讓林小友把桌上的紙幫忙發下去。

科舉的考題,大部分都是修身治國平天下,題目開得很大,但題破開,就不算難。

加上他們開科不久,不懂得變化出題形式。被宋問一摸一個準,基本沒能逃過現代考生的精明套路。

宋問將可以寫的點,可以提的對策,簡要列出了一半。再加上古文疏注,前人應題的方式,就變得很多。

她其實寫得不是很詳盡,中間略去了許多。畢竟也沒那麼多時間準備。

縱然如此,學子看見,還是驚為天人。

這才是簡明扼要,清晰流暢吧?

平日裡看書,總覺得學得冗雜,用起來才不順心不順手,往往許多時間才能回憶起來。

這樣規整之後,還用看什麼書?照著上面的點,一條條分門別類的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踏天無痕

更俗

國民太太通知書

馬騮仔

穿書七零新婚夜,冷厲糙漢很上頭

紅塵易老

動了胎氣,偏執薄總想一胎生三寶

橙子你愛不完

黃河撈屍人

長耳朵的兔子

帝君的追妻日常

紫幽陌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