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黃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五章 劍指日本(上),重生娛樂大亨,一品黃山,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隻身來港,白手起家。一年豪賺一億,新晉導演創造財富新神話!”《信報》第一時間給予了報道!

作為香港最嚴肅的財經報紙,《信報》曾經在徐帆的第一部百萬小成本的電影創造了驚人票房奇蹟,並傳出他本人大賺千萬的時候,便驚訝的給了他‘影界羅兆輝’的封號。可以說當時,《信報》頂著的壓力是很大的。

因為今年剛28歲的羅兆輝是香港赫赫有名的地產神童,擁有至少十億港幣的身家,與劉鑾雄眾富豪稱兄道弟,跟周星馳諸巨星呼朋喚友。自從他二十三歲躋身億萬富豪行列之後,有過太多風流韻事,也一直都是香港媒體追捧的財富鉅子。

所幸,徐帆也算為《信報》爭了一口氣。從第一部電影的盛傳豪賺千萬,到不久後成為曙光公司的股東一員,再到第二部電影外埠豪賣數千萬天價,第三部三級片雖然也經歷了一番坎坷,但相對其成本依舊大賺了一筆。只是任《信報》如何發散思維,也絕對想象不到,他們到處的一個嚎頭高帽,眼看著竟然成為了現實。

徐帆竟然是曙光公司的大股東,而他也真的重現了當年地產神童羅兆輝崛起神話,同樣是白手起家,同樣是有貴人提攜。總之,他們都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小人物,短時間崛起躋身億萬富豪行列之中的。

“曙光、嘉華合作曝光,名導徐帆竟是曙光最大股東!”《東方日報》評論不鹹不淡,一個標題,幾塊豆腐塊的報道,即沒有錯過市場熱點,也沒有對曙光表現的過分熱情。

他們已經覺察到了曙光跟徐帆對自己的不滿。不過《東方日報》成為香港報紙銷量之冠已經多年,從來只有他們炒作別人,哪裡會在乎別人滿意不滿意。

“一年實現三級變,笑看香港夢,徐帆北望神州,豪言這是最好的時代!”《明報》此時已是于品海執掌大局了,不過於品海這人依舊延續了金庸時期中立中偏向北邊的態度。因此在報道中多次提到徐帆渴望投資內地的片段。于品海此人相當了不起,今年七月他更跟武漢政府合資成立了一家武漢有線電視網路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外資控股媒體,也是最後一家。因為在他跟武漢政府協議簽署之後,中央便直接下達了檔案,禁止外資控股內地媒體。

曙光公司與嘉華銀行達成合作協議,這件事情帶來的後續影響還在繼續發酵之中。

一個來港僅一年多,憑藉著雙手跟指揮白手起家,短短一年裡靠著拍攝電影打下了億萬身家,並且還成為了香港一家績優影視公司的董事長兼最大股東。徐帆創造的香港夢,一時間令整個香港都陷入了沸騰之中,媒體爭相報道,一時之間,他的人氣也再一次直線狂飆,達到前所未有的巔峰。

tvb電視臺甚至還特別弄出了一個活動,叫‘你的香港夢’。他們派出數十名記者上街採訪香港普通市民,在短短三天內訪問了一千七百多位市民,並且收到了一萬兩千封信跟六千多通電話。根據採訪、來信跟來電,52%的人表示他們還有香港夢,並願意去打拼;17%驚詫電影如此賺錢:8%的人表示看過或者至少聽說過‘徐帆’這個名字;13%的人確信徐帆的成功只是因為他來到了香港,來到了這個有夢的地方……

因為簽約之前便已經跟嘉華談妥,與嘉華銀行簽署協議後,第二天徐帆終於從嘉華銀行獲得了一億港幣的貸款。

一切都按照著他的計劃進行,並且做得很順利。9月17日,臺灣那邊蔡松林打來電話,告訴他拖延了兩個多月之後,他的第二部電影《逃出立方體》終於要在臺灣上映了。

這部電影七月初就跟學者公司簽訂了發行合作,但是之所以會耽誤這麼久才上映,除了學者公司一直在聯絡臺北的影院,希望儘可能拿下這個臺灣最重要的票房外,還是為了避開七八月份臺灣變態的上映檔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七零炮灰小辣妻

歲歲常安

重生娛樂大亨

一品黃山

回國以後:我跟國安糾纏不休

別慌我還能更

華娛:影帝的上位之路

空餘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