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黃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二章 返回香港,重生娛樂大亨,一品黃山,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南京電影製片廠老廠區同樣在下關區,距離徐帆這一世的家裡並不遠,坐上南影廠的一輛應該是改革初年進口的福特轎車,一路上搖晃賓士,很快就到了南影廠了。
南影廠原稱江蘇電影製片廠,始建於1958年。改革開放之後改名為‘南京電影製片廠’,鼎盛時期曾有上百電影從業人員,不過也在那十年中遭遇了不小的衝擊,儘管改革開放之後,國家高層迅速撥亂反正,但到了九十年代初期,南影廠的元氣依舊未能恢復,規模始終維持在四五十人上下,總資產算上那個上萬平米的電影廠區跟器械,也不過三四百萬的規模,還不足香港一家小型的電影公司資本。
這也是南影廠的廠長林方正會放下臉皮去求‘徐帆’這麼一個後輩小生的原因。因為體制的關係,中國絕大多數省份都有自己的國營電影廠,但是國內現在除了長春、北影、上影、西影、八一、峨眉六家國營製片廠還能勉強實現盈利外,其他各省都是靠國家經費支撐著不破產。
這個時代能在國際上拿獎的電影,中國並不少,也並不是林方正真正邀請徐帆的原因。畢竟比起美國那尚不知名的‘聖丹斯電影節’,南影廠去年一部‘屠城血證’還斬獲了1991年日本東京世界和平電影節故事片獎。中國有著足夠的題材可以拍攝出在國際上拿獎的電影,但除了拿獎之外,卻幾乎賺不到半毛錢。比如‘屠城血證’為了打響知名度,南影廠基本上都是對外半賣半送的,沒能產生半點經濟價值。
而徐帆的一部電影卻能斬獲千萬以上的票房,這在林方正看來無疑是十分驚歎的。他認為這個年輕人許是在香港真學了本事,把人家香港人那一套能賺錢的拍電影的方法都學了來。南影廠若是能獲得他的指點,也學會些人家香港人的先進市場經驗,未來未嘗不能追上國內六大廠的步子,成為第一流的電影製片廠。
林方正把演講安排在南影廠的電影試映廳內,這間七十年代初建設的試映廳尋常多被拿來當教室跟會議室使用,畢竟南影廠每年拍攝的電影跟故事片也就那麼幾部,這放映顯然沒有開會那麼勤,為此,林方正自八七年坐上南影廠的廠長位子之後,還特別在前面修了塊黑板。
三人來到南影廠,徐帆驚奇的發現他老爸徐紅軍竟然端著個茶杯也坐在了試映廳內了。這多少解了他心裡的一些疑惑,難怪剛才在家裡沒看到他。他的父親是南影廠的器材管理師,他在五十年代參軍時在軍隊裡學習過精密機器的維修,尋常南影廠內的一些攝影機跟照相機的小故障,他都能給修好。
看到一行人趕到,南影廠黨委書記唐國安迎了上來,一臉笑容,“你就是小徐吧,我聽林廠長提到你今天願意來廠裡給這些年輕人講講課,大家正在等你!”
國企的特有制度,黨委組織一向高於一切,難怪連廠長林方正見了他都恭敬了不少。
徐帆笑著連道不敢,勾頭往試映廳內掃了一眼頓時嚇了一跳,電影廳內滿滿的人頭恐怕不下六七十人,遠遠超過南影廠的總人數。而且,不少年輕人他都沒有印象,似乎不是南影廠的職工。
唐國安笑著拉他往前臺走,邊走邊道:“這不聽說小徐要來給大家講講課嗎,不少職工家裡的年輕人都跟著過來了,大家都想跟你學點東西!”
徐帆倒不是沒見過這樣的陣仗,只不過見記者跟目前的情形顯然是不同的。這可是在上課呀,而且尤其讓他難堪的是下面坐著的不少可都是四五十歲的長者了,這就……
不過,幸虧徐帆的臉皮不是想象中那麼薄,或者不如說他來到這時代之後已經習慣這樣的身份地位。於是,他在唐國安、林方正兩人的陪同下走上了前臺。唐國安揮了揮手,頓時試映廳內安靜了下來,他道:“我們要多謝林廠長,今天他為我們請來了一位老師。我們同樣要感謝小徐同志,他在香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