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黃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二章 爆發,重生娛樂大亨,一品黃山,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住想要狂笑幾聲發洩心中的興奮。不過,熟知商場規則的他了解一件事,如果你想要達到某個目的,就千萬不能在對方面前流露出這個意圖,以此爭取來更大的利益。
起初的興奮過後,他很快想到了一些問題,一些有關天幕電影公司的問題。
如果把劉德華的演藝事業分為三個階段的話,那麼他在無線被封為“五虎將”出演包括《魔域桃源》在內的一系列優秀電視劇,這是個第一階段。然後憑藉一部《獵鷹》走紅香港,正式進軍電影界,又憑藉《投奔怒海》《旺角卡門》成為很多導演心目中偶像派的男演員,這是第二階段。
可是一直以來,劉德華被定位成偶像派,所拍攝的電影基本上都缺乏一部具有票房和口碑雙贏的戲,他急於轉型,卻不被很多導演所認可。在後世徐帆曾經看過新浪有關劉德華的採訪,他曾經親口吐露過,自己之所以要創立天幕電影公司,雖然有香港黑勢力逼他拍戲的原因,其實還有一方面的原因,那就是他想自己做老闆,要拍一些自己所喜歡的電影。可以說天幕的成立是劉德華的第三階段。
可惜事與願違,天幕電影公司自90年成立以來,大都製作主流題材以外的文藝電影。除今年年初的一部《九一神鵰俠侶》大獲全勝外,幾乎所有電影都是血本無歸,這讓劉德華心理上有了壓力。按照未來的軌跡,在累積大約有4000多萬虧損時,劉德華將被迫將天幕公司抵償給臺灣片商蔡松林,而時間應該是96、97年前後吧。
徐帆跟商業片打了十幾年的交道,除了抄襲後世的經典之外,你讓他動手自己寫,憑藉著豐富的閱歷,他也能創造出一些不錯的商業劇本。可是文藝片他真心不擅長,偏偏劉德華也進入了思想誤區,非以為只有成功的文藝片才能證明他的演技跟實力。倘若他點頭答應了,以後自己是不是要在不擅長的領域裡,跟劉德華資助的那些靠著文藝片大拿特拿港臺甚至國際大獎的編劇們競爭?
以己之短同別人的長處競爭,這叫他有些猶豫不決。
不過進入天幕跟劉德華共事對他的誘惑太大了,他沉吟了一陣,才道:“多謝劉總厚愛,只是...在下曾經研究過一段時間貴公司發行跟贊助的電影,幾部都是文藝色彩濃郁的作品。請恕我直言,我雖然來自內地,但打小都是跟香港電影打交道,最擅長的卻是商業片劇本的創作,文藝類劇本的創作是我的短腳。恐怕會與天幕的公司文化產生一定的不合吧?”
他這未嘗不是點醒劉德華,徐帆天生就是個偏執狂,他始終認為只有成功的商業片電影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電影。天幕公司好好的商業片不去投資,偏偏要去拍什麼文藝片。電影藝術...電影藝術,倘若你拿了別人的錢創作的作品卻不能為別人賺回收益,你這個導演就不是位合格的導演,日後還有誰敢投資給你。
看看劉德華的“亞洲新星導”計劃吧,除了內地甯浩的一部商業片‘瘋狂的石頭’收回了成本大賺一筆,日後甯浩也因此成為一流導演外,其餘那些導演未來如何?
未來的中國電影也是一樣,為什麼每年那麼多的投資,別說達不到好萊塢的水平,付出了更多的資金、技術也更加先進卻連香港電影黃金時代時的高度也打不到?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中國電影陷入了商業與文藝的怪圈之中。歐美人文氣息十足,觀眾自然喜歡看更文藝一點的電影。
但是好萊塢卻沒有因此而想後世的共和國一樣盲目的拍酸腐片,而是在數十、上百部的成功商業片中,夾雜上映著少數幾部文藝片,完全能夠透過商業片的成功,帶動文藝片的市場,就算是虧了錢也買到了好名聲。
而中國這邊卻不然,眾多的文藝片齊齊上陣,絕大多數作品都是賠錢賣吆喝,除了能給電影公司、贊助商帶來些名氣外,很難創造票房收入。國內少有的一些能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