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糊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4章 動員(上),重生之如歌歲月,有時糊塗,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網.5.無彈窗全文閱讀)

歌聲在安靜的夜色中傳得很遠,去年這首歌被中央廣播電臺的那個編輯拿去,可直到今年五一才在電臺播出,播出後迅速傳唱,然後很快便有不和諧聲音出來。

首先是燕京晚報登出讀者來信,批評這首歌的思想頹廢不健康,跟不上時代發展,脫離革命鬥爭,小布林喬亞思想強烈。隨後,權威音樂期刊《大眾音樂》也刊登出音樂界權威的評論,認為這首歌脫離了這個火紅的時代,主張逃避現實,對廣大青少年產生消極影響。

這些批評楚寬遠全看過,現在他才知道為何當初楚明秋不肯給那廣播電臺的編輯,他甚至記不得那個超級敬業的編輯叫什麼,看來是早就估計到有這種情況出現。

“難怪.。”石頭嘆息了聲,楚寬遠知道他在嘆息什麼,可他猜錯了,石頭感慨的是難怪以往楚寬遠這樣推崇他的小叔,金蘭一有事情便找他幫忙,今天近距離接觸才知道,所言不虛。

回到院子裡時,金蘭已經在收拾地上的碎片了,楚寬遠忙去接過來,溫言勸走金蘭,倆人將院子收拾之後,也沒心思打沙包了,就在院子裡瞎聊。

“你怎麼辦?下鄉還是先躲出去?”楚寬遠問道。

“那都不去,先在家待著。”石頭倒不擔心,他是兇名在外,手下還有七八個佛爺,每週收入一百多,就算暫時沒工作又什麼,再說,吳柺子敢斷了他的票證,他就敢在他肚子上插上一刀。

上山下鄉從五十年代便開始了,也是中蘇蜜月期間,從蘇聯學來的,蘇聯在五十年代初期開展大規模墾荒運動,動員城市青年到農村去,此舉既增加了糧食產量,又解決了城市青年就業問題,中國引進了這個經驗,從五五年開始,團中央便在青年中號召下鄉參加農業勞動。

五五年燕京的一批青年便遠赴北大荒墾荒,建立起青年農場。申城青年也在這一年赴江西,在德安附近的山區建立起共青城,這大概是全國最早的兩個上山下鄉基地。

燕京和申城青年的壯舉經過宣傳後,在全國青年中引起巨大反響,隨後各地青年志願下鄉,奔赴邊緣艱苦的農村,在國家投資極少的情況下,自己動手,克服重重困難,在北大荒的荒原上,在青海苦寒的高原上,在江西貧困的山區,在雲南的熱帶雨林中,開墾出大片耕地,建起橡膠林。

六零年,人民日報發表了天津女青年邢燕子志願回家鄉參加農業建設的報道《邢燕子發憤圖強建設農村》在全國引起轟動,隨後更多的青年團員青年黨員青年積極分子,參加到這個宏大的運動中,又湧向出幾個返鄉知青和上山下鄉的典型。

但雖然官方媒體極力宣傳,頻頻豎立典型,可上山下鄉的政策依舊是志願,主流還是考大學進工廠留在城市,下鄉知識青年連1%都沒到,更多的是回鄉知青。

上山下鄉是城市青年到農村去,這回鄉青年就不一樣,這是原本就出生生長在農村,這個時代知識分子太少,高中畢業已經算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了,學校一般要分配工作,可由於這幾年嚴重經濟困難,城市已經無法提供足夠多的就業機會,於是,凡是沒有考上大學的農村學生,一律不分配工作,全部回鄉參加農業建設,這部分青年便叫回鄉知青。

為了促進上山下鄉運動的進一步發展,最高領袖發出號召,“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同時由於經濟上的極度困難,城市已經無法提供更多就業,從去年開始,上山下鄉工作力度加強了。

石頭建議楚寬遠先躲出去,就算不走遠,躲到楚府去也好,只要讓吳柺子找不到便行,楚寬遠沒有答應也沒有拒絕,他心裡還存了絲僥倖。

可這絲僥倖很快便被擊碎了,兩天後,他收到了信了,土黃色信封,裡面裝著張小紙條,上面只有幾行字,最關鍵的是最後那幾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恐怖末世,我轉職為SSSS天師

六道金衣

在華娛的自我救贖

恆沙仙中第一尊

四合院:最強關係戶,無人敢惹

十年殘夢

高冷校花:你也不想他知道吧

聶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