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子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0章 送禮的學問,大宋文華集,姬子夢,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丁三等人最終還是答應書院的旁邊用水泥修一間雜物間試試。
聽到姬長卿準備教學生們培育高產的糧食,他們紛紛表示不收工錢也要幹。
姬長卿自然不會讓這些工匠免費出工,該給的工錢不會少,且不說他們家中靠他們養活,況且這個書院也不是一次就能完工的。
這間書院要乾的事關重大,這位先生想培養的是能造福百姓的讀書人,無論如何也給人家修好書院。
本著良心和姬長卿的這個人,工匠們每日天不見亮便起來做工,夜晚徹底看不見了才收工,而且凡是能出力的地方,就多出力幫忙,能細緻點就細緻點。
希望書院的招生計劃,定在明年的夏季,只所以錯開春季,主要是為了避免耽誤春耕。
主體一期工程教室在有兩個月就可以完成,剩下圖書館可能要到二期工程動工才能完成。
姬長卿、陳謹兩個人,一大一小與丁三混熟了,三人互相尊重,雖然陳謹對於成本控制的很出色,可他不過十一歲的年紀,竟然已經開始像一個成年人那般開始做事了。
這也讓丁三不得不讚嘆,還是姬先生這種讀書人,竟然被培養出像陳二郎如此厲害的學生。
丁三這些工匠是社會底層,雖然地位比商人高些,可生活上卻沒有商人過的好。
好在秋收剛過,新一輪的徭役還沒有開始,等到十月中旬,梓州府會徵辟新一輪徭役。
好在這一任的知府並不是什麼濫徵徭役的人,只是梓州府臨近涪江,修建水利還是需要徵辟徭役的。
在唐朝前期,唐朝政府結合北朝的賦稅制度,推行了“租庸調製”,其中庸就是允許百姓“以錢代役”。由於“以錢代役”的價格很高,普通百姓還是無法免去徭役。唐朝後期,推行了兩稅法,將主要的賦稅、徭役統一為兩次徵收,主要徵收錢財為主。然而,這並不代表百姓可以免去徭役了,唐朝中央和地方政府會在兩稅法之外不斷增加其他的徭役和稅收專案,繼續增加百姓負擔。
宋朝繼承了唐朝的兩稅法和各種徭役,這些徭役主要是職役和伕役等。伕役也稱力役,主要承擔官府主持的地方建設性勞役,如修築城池、官廨、堤堰、驛路、運輸物資等,種類繁多,強度也較大。官員常常從中敲詐勒索,百姓負擔很重。
北宋建國後,逐漸取消了力役,這是中國徭役史上的重大改革。宋太祖趙匡胤將地方精兵調入中央,組建成禁軍,而留在地方的老弱病殘者被稱為“廂兵”。廂兵由於長期駐守內地,沒有戰事,於是就負責地方的工程建設事務,於是過去的伕役就是由廂兵來承擔,因而廂兵又被稱為“役兵”。
由於地方的工程建設不斷擴大,地方也不斷招募廂兵,這些廂兵的團號就直接和工程建設相關,如橋道軍、開道軍、開河軍、寧準軍、步驛軍、水運軍、船坊軍、橋閣軍、採斫軍、防河軍、船務軍、裝卸軍、窯務軍、屯田軍、造船軍匠軍、船坊鐵作軍、水磨軍等。幾乎所有的勞役,均可以由廂兵來擔任,這自然是讓更多農民拜託了徭役的束縛,實現了“不違農時”,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的。
但包括姬長卿、桃伯、陳漢平在內,他們每年都要繳納一人一貫的代役錢。
為姬長卿修建書院的工匠有一百三十七人,具體可細分為木匠、磚石匠、泥瓦匠、燒陶匠、學徒五種。
為了趕進度,姬長卿準備為這些工匠學徒出資繳納役錢,加上各種雜錢,一人大約要交三貫錢左右。
雖然姬長卿知道其中一定有貪汙,但姬長卿不是大宋的官員,他既無權勢又無依仗,只能捏著鼻子認下了。
希望書院正在一天天建成,趁著現在規模還小,遠遠比不上梓州官學,姬長卿打算親自登門拜訪梓州權知府(即梓州知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