匣與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一章 華語科幻電影起源《小太陽》,我的電影年代,匣與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導演團繼續去好萊塢特效工作室工業光魔參觀。
工業光魔最初是因為《星球大戰》而設立的,然後成為好萊塢最好的視效工作室之一,參與了多部好萊塢大片的視效製作。
1975年,著名導演喬治·盧卡斯拍攝《星球大戰4:新希望》,影片中有大量的特效。
由於當時這方面的人才分散各處,水平難以保證製作出理想的效果,於是喬治·盧卡斯在加州範努斯市選擇了一間舊倉庫,在那兒誕生了工業光魔。
工業光魔成立之初,幾乎匯聚了三教九流的人才。有些是搞建築的,有些是做模型的,有些是拍廣告的,有些是玩機械設計的,幾乎沒一個人從事過電影。
不過這些非電影從業人員憑藉其跳脫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執行力,為觀眾奉獻了一次次視覺盛宴。
時至今日,工業光魔已經成為影視特效行業的一個標杆。
工業光魔也把特效這個專業帶進了各大電影高校,比如紐約大學,南加州大學都開設有相關專業,培養相關的人才。
聽著工業光魔的一個華人總監介紹工作室的相關歷史,章昊還好,跟在章昊身邊的大冪冪已經徹底折服了。
雖然大冪冪五歲的時候就出演過星爺的電影,可以說從影快二十年了。
但從來沒有想到,原來簡單的電影電視拍攝,背後居然還有這麼多精密而專業的東西。
“章章,他們好厲害,75年就能做出那樣的特效,太了不起了。”大冪冪讚歎道。
郭凡也說道:“這不是我們能比的,人家1968年就拍攝出了《2001太空漫遊》,我們到現在都沒有拍攝出一部可以說得上是科幻的電影。”
“這製作特效的過程本身就很科幻,人家不光是實現用電腦做特效,還可以做模型特效,做各種道具的設計。
原先我以為特效就是單純的電腦做出的特效,沒想到還有這麼多的細分。”甯浩不知不覺也加入了章昊這邊的討論。
相比其他那些光讚歎沒夢想的導演,甯浩算是有追求的了。看著雙方之間的差距,甯浩由一開始的敬佩和讚歎,轉變成我們什麼時候能做到這個地步?
章昊有不同意見,提醒郭凡:“其實我們有一部科幻片的,比《2001太空漫遊》還要早。”
“哦?”大冪冪郭凡甯浩三人齊齊看向章昊,表示疑惑。
“你們忘了?尚海科影廠1963年製作的《小太陽》。”章昊提醒道。
大冪冪表示一臉疑惑,她沒聽說過這個電影,所以不知道。
而郭凡和甯浩恍然大悟:“你說的是那部影片?那的確,只是這影片也太早了吧?”
“科幻片別看早不早,要看它拍的什麼內容,在1963年《小太陽》就預言了人工智慧,反物質,無人駕駛飛行汽車等當下前沿科技話題。”章昊說道。
郭凡認同的點點頭:“從影片的腦洞上來說,雖然是兒童片的範疇,但我認為這部電影不亞於《2001太空漫遊》。”
“所以說,我們早就有科幻片了,元年在1963年,只是後輩無人繼承而已。”章昊說到這裡,唏噓不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