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5節,閒唐,春溪笛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歐陽詢雖然不知曉李元嬰找自己做什麼,不過他已活到八十歲,心胸開闊得很,也不覺得李元嬰來找自己一定是壞事,大方地讓人把李元嬰請進來。
李元嬰跟著歐陽詢府上的人往裡走,看著府中的景緻,覺得這歐陽詢的府邸大是不算大,瞧著卻著實清幽又雅緻。再往裡走一段路,李元嬰遠遠便見屋中一個清瘦的老者抄寫著什麼,屋裡飄著清淡宜人的墨汁香氣。
這顯然就是歐陽詢了。
少年人的耐心向來不多,李元嬰不耐煩和僕從一起慢慢走了,直接跑了過去。
歐陽詢沒有停筆。
李元嬰腳步一頓,輕手輕腳地走過去,坐到一邊看歐陽詢穩穩地運筆。
歐陽詢年輕時就瘦,老了更是瘦得叫人憂心,手瞧著跟枯竹枝似的,不見一絲血色,只有歲月帶來的蒼老與有力。
這一看就是常年握筆的手。
李元嬰乖乖坐在一旁,眼睛偷偷瞄向歐陽詢在抄寫的東西。
那是《心經》。
歐陽詢把整份《心經》寫完了,擱下筆看向李元嬰,問道:“殿下為何事而來?”
李元嬰道:“我有事想請您幫忙。”
歐陽詢道:“願聞其詳。”
李元嬰親自給歐陽詢煮了一碗茶,自己也倒了一碗,和歐陽詢相對而坐,說道:“這是南邊來的茶,您嚐嚐?”
歐陽詢也聽聞過千金茶被重金搶購的事,對這散發著淡淡清香的茶湯也很好奇,聞言端起來喝了一口。茶是上好的茶,水也是上好的水,入口後先苦後甘,喝起來感覺很特別。
李元嬰趁機把茶葉的用處給歐陽詢說了一遍,才道:“文成遠嫁吐蕃,我心中掛念。吐蕃不比長安,物產少得很,茶葉在那邊就種不活。她在長安時愛喝茶,我怕她到了吐蕃喝不到,所以想把每年把新出的茶葉送到她們居住的邏些城去。可是邏些城離長安太遠,誰願意長途跋涉到那邊去?”
歐陽詢道:“老朽年事已高,能幫到殿下什麼?”
李元嬰便把想結識高僧,遊說僧侶前往吐蕃傳教和傳播茶葉的意圖。
這茶入口苦,餘味甘,頗合禪道;吐蕃雖也有佛教,但教義駁雜、真經不傳,跋涉千里,傳播佛道,正是僧侶該完成的苦修。歐陽詢稍一思量,便應下了李元嬰的話,答應幫李元嬰牽線。
李元嬰大喜過望,回去後又叫底下的人連夜編了許多與佛經有關的故事,挑揀出聽著有理有據的留著備用。
這種編故事的行為於大唐僧侶而言是不陌生的,通稱“俗講”,就是把佛家經義透過通俗化的故事表現出來,好叫百姓能夠輕鬆聽懂。哪家佛寺的“俗講”講得好,香火錢都會多些呢!當然,真正的高僧不是為了香火錢而編,而是為了讓更多人能夠理解和領會佛家經義。
李元嬰揣著一肚子現編的故事在歐陽詢的牽線下與長安城中的高僧們見了一面。
這時候從小到大培養出來的講故事口才終於派上用場,李元嬰把集思廣益編出來、又經他整理加工的茶葉傳說搬出來一講,眾僧覺得手裡捧著的茶湯變得神秘而又美好。再聽李元嬰講起文成公主帶著御賜佛像前往吐蕃、締結兩國之好的事,眾僧慨然淚下,紛紛表示向這些未開化之地傳播佛家經義不能光靠一個弱女子,他們才是該去的人!
歐陽詢認識的都是頗有名望的高僧,底下有著一批忠實又狂熱的徒兒和信眾。他們回去將李元嬰講的那些俗講故事給徒兒和信眾們一講,長安城各大佛寺的僧侶都爭相響應。
茶葉的對外貿易還未開始,在佛家信眾之中倒是先掀起了一股禪茶之風,人人都想嘗一嘗高僧口中提到的“先苦後甘,人生之味”到底是什麼樣的!
作者有話要說:
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