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頁
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14頁,重生之鋼鐵大亨/官場之風流人生,更俗,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梅鋼三廠十萬不鏽鋼精煉線上馬後,梅溪就迅速招來十餘家不鏽鋼製造企業進入。新浦鋼廠還沒有最終建成投產,但臨港冶金產業園招商引資進入的配套及下游中小企業也達到三十餘家。
只是東華及進入東華投資鋼鐵製造業的民間資本大多很弱小,梅溪鋼鐵產業園內一百家企業,除淮聯重工等個別大企業外,加起來的總投資也不到十個億。
一方面中小企業發展極度渴求資金,另一方面國內銀行貸款資金過多的給國企、給大型工業、基建專案佔據,對中小企業的支援力度嚴重不足,使得這幾年來東華民間借款年利率都維持在百分之二三十的高度上。
梅鋼此時自身是努力往上游延伸,不過扶持下游的產業叢集,也能進一步保障梅鋼的下游市場安全。這個工作以前有些疏忽,現在是該到加強的時候了。
此外,這些中小企業雖然投資及納稅規模,加起來可能都不及梅鋼一家,但創造的就業崗位卻是梅鋼的五六倍之巨。
雖然各地政府將招商引資工作視為當前工作的核心,使國內外一些媒體多有批評不夠重視民生,只是這些媒體卻罕有意識民生的核心問題在就業,這又回歸到經濟發展上來。
說及就業,沈淮也是頗為自豪,跟熊文斌等人笑道:「梅溪新區這些年,創造了十餘萬就業崗位,這也算是為國企改制最大限度的減輕了壓力吧?這真是叫高天河他們撈到便宜去了。」
熊文斌笑了笑,東華市內國企這兩年的經營狀況也改變了不少,就算有些包袱要堅決丟掉,每年安排下崗的職工,也就千人。就梅溪新區這邊的發展速度,就足以消化。
而高速增長的財政收入,也能為一時找不到工作崗位的下崗職工提供相應的生活保障。
可以說,東華國企改制工作,將是全省十三個地市裡難度最小的,故而也是最先全面啟動。
現在這方面的工作劃歸高天河、韓壽春分管,也算是叫他們摘掉一隻好果子。
第六百四十章 戰友
招待晚宴後,沈淮與熊文斌等人還到酒店陪姚榮華談事情。
新浦煉化專案以可行性研究課題的方式組織籌備工作,已有兩個半月的時間。
除了資金的問題外,國務院也意識到國內經濟投資有過熱的趨勢,對大型工業專案的審批開始卡緊。
稍大規模的地方煉化、地方鋼鐵專案,審批權幾乎都從各省市收歸國家計委,更何況新浦煉化打算直接上三百萬噸原油煉化,更沒有辦法繞過國家計委的審批。
渚南煉化從五十萬噸提高到一百萬噸,還是在開工建設之後才增補審報程式。這次沒有給國家計委嚴打,說到底還是計經系內部照顧田家庚、徐沛的面子。
在新浦煉化專案上,沈淮就不敢冒險了。
徐沛是鮮明反對新浦現在就搞大煉化的,宋系內部想看這邊好戲的人大有人在,要是新浦煉化再先上車後補票,拿不到批文就先動工,萬一給國家計委當成出頭鳥打,他求爺爺告奶奶都找不到門路。
現在只能說,透過各種渠道去疏通關係,讓籌備工作能推動下去。
「對了,要照普通官員來說,梅溪、新浦這幾年取得經濟建設成就,就已經相當耀眼了。」姚榮華笑著問道,「沈淮,你倒是有一種更急迫的心情在做事。要不是我一直都在關注這邊,僅僅看報告的話,也會認為新浦、梅溪的投資過熱,會有脫軌之虞。所以總行那邊收縮這邊的放貸規模,進行風險控制,我也沒有辦法替你們辯解。」
沈淮沉吟了一會兒,說道,「各項資料陸續出臺了,東華九六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四百億,三年翻了一番還多,這個速度不可謂不快。但要算人均的話,東華人均gdp九六年也就堪堪追上全國人均五千八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