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元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6章 國防軍體制改革,斯特拉瑟的紅色德國,人民元首,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制定上出於更加不利的地位。

空軍、海軍與武裝黨衛隊只聽從okw 的命令,6軍總參謀部和軍官團對此並無干涉權;

而希特勒作為最高統帥控制所有武裝部隊,實際上剝奪了6軍軍官團、6軍總參謀部對於戰爭程序的干預。

okw 總參謀長、6軍元帥威廉·凱特爾本身並不是1名傑出的戰地指揮官,也幾乎沒指揮過前線的戰鬥,官運亨通幾乎完全靠希特勒庇佑。

他唯1能做的就是在希特勒面前說\"是\"和在檔案上簽字。

凱特爾對希特勒的盲目服從主張了這種災難性場面。(實際上凱特爾也反對過希特勒的1些軍事意見甚至提出過辭職,但是很遺憾反對無效)。

1941年末德軍在蘇聯領土上遭到1系列挫折,\"巴巴羅薩\"計劃未能達到預期,希特勒在不滿中解除了多名6軍高階將領的職務。

這其中包括6軍總司令瓦爾特.馮.布勞希奇,接替這1職務的是希特勒本人(希特勒\"名言\":\"指揮作戰這樣的小事人人都會)。

1942年2月24日6軍總參謀長弗朗茨.哈爾德大將因與希特勒發生分歧並被解職,此後6軍總司令部的指揮範圍被限制於東線戰場,okw 則負責其他戰場的指揮事務(畢竟希特勒自任6軍總司令,okw 自然指揮不動元首本人)。

這造成了國防軍最高統帥部與6軍總司令部在指揮鏈條上\"互相平行\"奇葩局面,各個戰場之間缺乏有效協調合作,這1狀況直到希特勒自殺後才得到改變,okh 再次迴歸okw 之下。

希特勒與6軍將領之間的矛盾幾乎貫穿了整個2戰。

實際上6軍總司令部/總參謀部在巴巴羅薩計劃制定中就與希特勒存在著相當的分歧。

更令人詫異的事6軍總司令布勞希奇和總參謀長弗朗茨哈爾德刻意忽視,或者說\"裝作看不見\"這1矛盾的存在。

並沒有向希特勒提出有效的反對意見,而是\"糊弄\"過去了,就好像他們與希特勒達成了1致。

希特勒與6軍的分歧最終在\"巴巴羅薩計劃\"開始後暴露出1系列問題時結出了惡果。

希特勒在1940年12月5日要求\"巴巴羅薩計劃\"中德軍需要在波羅的海沿岸圍殲蘇軍主力並防止他們向縱深地區撤退,即中央集團軍群強大的機動兵力達成突破後北上支援北方集團軍群,殲敵于波羅的海1帶。

但6軍高層則認為攻佔莫斯科是最首要、最重要的目標。

這種分歧在德軍達成第1階段的突破後還是暴露出來,不僅浪費了戰爭中許多極其寶貴的時間,也使的東線的德國6軍幾乎處於1種\"無總體領導\"下,依靠\"即興發揮\"的作戰狀態。

戰略規劃與戰役層面的衝突也影響了德軍軍事行動,希特勒與曼施坦因在1943年下半年的分歧有1部分來源於此﹣﹣希特勒出於政治影響上的考慮大多數情況下總是要求前線部隊採耳\"靜態防禦\"策略(俗稱\"血戰到最後1人\")。

在他看來德軍的撤退會給盟國、搖擺不定的局外國(比如土耳其)以及國內傳達1種負面的訊號;

但對於曼施坦因以及前線6軍來說,必要時候撤退來防止寶貴的有生力量被圍殲才是最重要的。

曼施坦因認為希特勒身兼多個他自己並不熟悉領域的重要職務(甚至互相沖突)毫無益處,曼施坦因甚至建議成為專門的\"東線總司令\"來總管東線戰局。

權力的分割終於觸動了希特勒最敏感的神經,再加上長期以來的分歧與奸佞小人馬丁·鮑曼的讒言,使得1944年初的胡貝口袋戰役成為了曼施坦因軍事生涯的最後1場表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