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她倚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七章 擺纜車,架軟梯,穿到荒年,我靠撿破爛成王爺,月明她倚樓,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端立周寡婦家門口的許三平看見,有二十多人在院中幫忙鑿牆,搬磚,進行作坊改造。

甚至從某種程度來講,工程已接近尾端,只剩把各種胡墼,石塊從房中運出,媳婦唐月兒跟周寡婦的辦事效率,高到離譜。

而更令人意外的是,現場辛苦幹活的左鄰右舍們,全是在里正張福生帶領下免費幫忙的,拒絕收錢,只為感激他發現木薯。

許三平逐個謝過,向張福生詢問東西崖灣有關木薯爭執情況的結果。

“嗨,西崖灣每次除去鬧之外還能會啥,咱也沒辦法,畢竟按照地域算,確是兩家共有的資源,經過我跟李永吉商討,早晨到下午末時,咱們這邊挖,下午末時到天黑,歸他們那邊。”

張福生表示。

許三平聞言,嘿道:“東崖灣挖佔時長比西崖灣多,李永吉他們能同意?”

張福生笑了笑:“換做從前肯定不會接受,但上次因為水源問題被董小姐略微懲處過後,西崖灣蠻不講理的風氣稍微有些收斂。”

一旁董槿書真誠詢問:“要不,我幫你們再懲處懲處?”

張福生連忙擺手:“不用不用,謝過董小姐。”

人多力量大,基本到天色擦黑時,作坊不僅改繕完成,還打理的乾乾淨淨,只等軍工廠造出相應器具,便能正式投入生產。

夜晚,四人兼帶唐小喜一娃,圍坐院中安靜吹風,享受難得的靜謐。

湯姆在房梁蹦來躍去,不知幹些什麼。

卡其色藏獒,則匍匐許三平旁邊,輕打鼻鼾。

如水若霜的月光從天空洋洋灑落,將阡陌交通的蜿蜒小道映照成張縱橫相錯的網,整個東崖灣,彷彿都被蓋括其中。

分界崖下,因埂渠暫時堵塞不用,涓涓水流交匯的地方形成片小灘,皎潔月光潑鋪表面,隨著清風吹拂閃閃爍爍,一粼高淺,一粼低深。

山村內外蟬鳴陣陣,樹影斑駁,參差垂落,而比樹影還要斑駁的,則是覆隴將黃的麥子,風吹杆穗微搖,密密麻麻。

許三平目光從她們臉龐逐個掃過,感覺還是不夠完美,倘若二嫂田小芳跟許春妮在的話,才算真正的其樂融融。

只是……二嫂那種善良到連喝別人家口水,都會記著恩情時時刻刻準備還回去的性子,恐怕很難。

正出神間,唐小喜激動地直拍桌:“是青蛙,青蛙的聲音,好像在麥田那邊欸!”

眾人相繼豎朵。

唐月兒感慨:“還真是,苦旱太久,要再聽不到蛙鳴,我都快忘記是什麼樣的了。”

唐小喜坐著高凳,兩雙腳丫晃晃蕩蕩:“是的呢小姑,我上回聽蛙叫還是在……”

掰著手指算來算去:“好多年前呢!”

董槿書蠢蠢欲動:“我壓根就沒聽過,走,咱去抓幾隻來看看!”

兩眼放光,表現的簡直比唐小喜還熱衷興奮,或許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反正農家田野的麥香風,黃土路,石瓦牆,小野菜,各種生活風味,彷彿都擁有獨特魅力,令她無比嚮往。

“啊,這個……”

許三平看向唐月兒,周寡婦:“你倆趕緊收拾碗筷吧,最近都挺累的,咱早些休息。”

然後拉住唐小喜的手:“小喜吶,外面風大當心著涼,走,跟我去屋裡。”

飯桌前,正拿把破舊蒲扇不停扇風的董槿書動作一滯,花容輕扯。

第二日,唐月兒她們如常留守院中負責酸梅湯熬製,許三平則找到里正張福生,拜託著招呼來三四個年輕人,順最開始在崖壁鑿出的巖凸,系綁粗麻繩,中間橫置木板,於是,一條豎垂絕崖峭壁的軟梯問世,宛若長龍倒掛。

又用崖頂四根木樁作基,在崖下選擇合適位置,搭建簡易纜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到荒年,我靠撿破爛成王爺

月明她倚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