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她倚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七章 我的東崖灣,真了不起,穿到荒年,我靠撿破爛成王爺,月明她倚樓,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福生提好一盞在夜色裡搖曳飄蕩的燈火,朝山林走去,途中不停嘀咕些村民們餓瘋了,瞎整之類的話。

然而,等抵達林地的剎那,他驚呆了。

從腳下起將近幾百米範圍內,大大小小全是坑,村民們肩扛鋤頭,站在擦黑夜色下,腰間各自掛著個鼓囊的布袋,笑容好看。

張福生一時間走神,呆滯。

因為每個人臉上存在的,是久違的,只有豐收時候才會有的笑容。

他走到最跟前的牛有鐵面前:“你們這是……挖到東西了?”

隱約的直覺!

牛有鐵激動地把麻袋撐開在燈籠下:“里正叔快看,米,真的有米!”

“米?”

燈籠並不亮堂,而且搖曳出的長影搖搖晃晃,張福生根本看不清裡面是什麼,乾脆把手伸進去。

一摸,一抓,整個人震驚地蹦跳起來:“真是米,你們挖出來的?”

其他人也都紛紛響應:“沒錯里正叔,就在這片林地中,估計還有好多呢!”

“要不是天黑我都不想休息,把這麻袋挖滿呢!”

張福生表情,聲音,甚至思想都在這一瞬間按下暫停,他五歲跟爹進地,十六歲獨立耕田到而今,莊稼圈裡的什麼奇葩軼聞沒聽過,可土裡挖米,匪夷所思。

良久,張福生難以置信的又問:“你們……都挖到米了?”

“是!”

將近百名村民同時回答,聲勢浩蕩,震耳發聵,轟隆隆宛若洶湧波濤般,響奔向四方。

張福生才肯相信不是做夢,狗蹲在樹樁計較起來。

倘若這片地中還有大量米存在的話,自己作為里正該如何處理?稟報給縣令大人,還是組織全村有序開展呢?

左思右想,張福生更傾向後者。

他揮手招呼:“這片林地埋藏的大米,算公共口糧,自己挖到的自己帶回家儲藏,但現在時辰已晚,留在山中多有不便,大家先回去休息,明天也好有力氣拋土。”

豈料村民們相互交換過眼神,皆是搖頭。

“不回去了吧,我直接在山中住下,反正這個時節也不冷!”

“就是,早晨起來往山上走的這段時間,都夠挖一大把米的,回去幹什麼!”

張福生:“……”

這時,許三平站出來道:“里正叔,都不想回去的話便住在山上吧,畢竟關係到大家口糧,看著放心些!”

張福生想了想:“行,那留在山中的都早些休息,明天我會組織村裡有需要的都來挖米。”

說完提著燈籠離開,他個五十多歲上年紀的人,老胳膊老腿在山林中過夜可扛不住。

“里正叔等等,我也回家去!”

許三平挽著唐月兒手追趕。

張福生把燈籠往過來撐些,給他夫妻倆照路,並說:“一起下山吧,正巧有些事情想要問你!”

“什麼事里正叔!”

許三平多少有些明知故問的嫌疑。

張福生清清嗓:“許家老三,我張某活了大半輩子,地裡長米還是頭回聽說,你是如何發現的?”

不出所料!

早有準備的許三平流暢地回答:“也算偶然,上次打獵時在這邊發現個窟洞,原本想挖開看看有兔子沒,結果整出幾粒米來。”

“昨晚鄰里們在家門口圍的太緊,便想著帶他們來這邊碰碰運氣,卻不想地裡還有這麼多。”

略作停頓,又補充:“當然了,我從這裡挖出的只兩三撮,家中大部分米,還是用野兔毛皮換取的。”

與之前跟唐月兒解釋過的大米來源恰巧吻合,否則回家難免又得動嘴皮子。

果然聽到這話,唐月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到荒年,我靠撿破爛成王爺

月明她倚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