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田小芳外出
月明她倚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章 田小芳外出,穿到荒年,我靠撿破爛成王爺,月明她倚樓,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啥,要下雨,三平你可別哄我?”
院中,聽完許三平講述的張福生激動的站直了身體,旁邊吉祥嬸跟張稼軒,同樣一副難以置信的反應,仔細回想,整個縣城都有半年沒下過雨了吧!
許三平卻篤定地說:“真有雨,而且還不小,里正叔,趕緊通知大夥做點準備吧。”
所謂準備,無非開缸蓄水,收拾晾曬作物。
或是對許三平早已形成某種信任感,張福生幾乎沒有過多考慮,一把抓過銅鑼:“行,我這就去通知大夥!”
許三平補充:“叔,還有記得讓大家疏通田裡渠道,不然雨水積蓄,會泡壞稻禾的。”
水源剛從分界崖引下來的時候,各種稻苗都需要大量灌溉,溝渠皆為內引儲塞,而今不同,稻禾進入成熟轉黃期,根部積水太多反倒會影響收成。
許三平運用現代知識,配合原主記憶中的農業經驗,作出最正確的抉擇。
聽到銅鑼聲響,又見東崖灣人全部往大槐樹底聚集,李永吉也不得不重視起來,組織道:“難不成真會下雨,大家趕緊回去。”
大槐樹底,東崖灣民眾聞言舉目四望本能的感覺到不太真切,尤其老一輩的人,紛紛詢問:“老張,咱這天氣怎麼個情況你也清楚,下雨?不可能吧!”
“就是,大紅太陽曬得人直冒汗,我怎麼看也沒個要下雨的跡象吶!”
張福生卻是態度堅決再三強調,讓村民們趕緊去疏通田地溝渠,免得正趕上稻禾熟黃的當口,被積水灌掉。
能作為里正,公信力與震懾力還是毋庸置疑的,村民們不再多言各自忙碌。
田地中,早有行動的許三平揮動鋤頭將最後的條溝渠撅斷,咕嚕嚕的灌了口酸梅湯,一屁股坐倒在埂堆休息,唐月兒則看著山風揚過,滾滾翻湧的金黃色麥浪,心情愉悅。
她是個典型的小農思想,只追求溫飽,眼前這般場景,無疑最是安穩靜好。
“秋收一過,再也不用擔心餓肚子,而且……”
目光稍微挪轉向旁邊鄰里的田地,唐月兒注意到自家稻禾竟杆高穗大,粒粒飽滿,竟似多生長了好幾個月。
“走吧月兒,回家!”
許三平聲音在不遠處悠悠盪盪。
“哦,來了當家的!”
唐月兒收束思緒小跑過去,兩人同行在田埂,她用手遮擋著熾熱的陽光,望了眼湛藍如洗的萬里晴空,詢問:“當家的,真會下雨嘛!”
許三平言辭鑿鑿:“會,因為螞蟻搬家!”
“螞蟻……搬家?”
唐月兒輕褶眉毛,臉帶疑惑。
許三平後知後覺,糾正道:“嗯……聽縣城中一老頭講的,說是螞蟻在地面亂跑時,天就會下雨。”
兩人你言我語著返回,其餘村民則因為訊息通知的錯差性,拎著鋤頭才往來趕,待疏通完溝渠,都習慣性的檢視自個稻苗長勢,分明極為滿意,但擺出羨慕口吻:“唉,狗娃他娘,你家這麥穗大的呦,今年肯定不愁糧食吃了,不像我家的,又癟又莢!”
狗娃他娘笑呵呵地說:“哪有哪有,你家麥穗兒分明比我家麥穗兒大,收成下來肯定也能比我家多出兩三麻袋,盡講胡話咧!”
謙遜幾句,暗地裡又美滋滋嘀咕:“俺家男人翻土施糞,引水灌溉認認真真,田地又比你家平坦,自然是要長得好些的!”
“天吶,三平家這稻穗,一個能頂我家倆!”
這時,不知誰滿口駭然的喝了句,於是遠遠近近的鄰里都聚集到許三平田邊圍觀,一時間驚讚不絕
“三平家的糧種該不會是從南方搞過來的吧?聽說那邊的都穗大。”
“哪有什麼南方糧種,三平的田不年初時候跟他大哥大嫂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