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酸菜魚
月明她倚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一章 酸菜魚,穿到荒年,我靠撿破爛成王爺,月明她倚樓,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許三平最初根本不理解眾人反應,直到聯想起前世的自己,在接觸輕鬆又能賺錢的新途徑後,同樣會對上一份賴以生存的手段牴觸,抗拒,便恍然了。
只是,許福記作坊不會永遠運營下去,至少目前僅生產薯粉,酸梅湯,想不種田純粹靠賺錢養家能行得通?
再者,倘若他們脫離農田只在作坊工作還能夠生活豐足的話,難保不會引起別人嫉妒,導致惡性迴圈。
許三平態度堅決地表示:“不行,作坊必須得停工,你們不收割麥子我還得收割,而且最近往縣城的路被大雨衝坍許多,送貨並不順利。”
“從明天開始,作坊大門我會鎖上,具體什麼時候開工,會提前通知的。”
強硬結束,他又展現出曉之以理的一面:“我也是為大家今後的生活考慮,畢竟荒災氾濫糧食非常緊張,如果有錢都買不到的話,你們該怎麼辦?”
“作坊是挺賺錢,但也僅限這幾天,等收購來的木薯加工完畢,夏天過去酸梅湯價值跌降,大夥還是得停工繼續種田,土地雖然貧瘠,但我們離開了土地,非死不可的。”
這時,董槿書開口幫襯:“大家可能還不清楚當下咱們縣城的形勢,有些地方的百姓早已顆粒無收,這年頭錢根本沒用,糧食才是真正保命,踏實的東西。”
眾人見她入場,本能的認真思會其中道理,腦海浮現出從前災荒時挖草根,啃樹皮的場景。
“三平吶,我們的確應該先收糧食,祖祖輩輩都這麼活的,如果忘本,非得大難臨頭不可。”
“的確是,如果真到了有錢買不來糧的時候,賺再多也沒用,畢竟錢填不飽肚子。”
他們逐個表態,儘管還有三三兩兩隻想透過作坊生存的人,大勢所趨也不得不作好停工下地的準備。
“好,那大夥收拾下今天早點休息吧,如果家中需要鐮刀的,我從縣城帶回來了幾十把,儘管來買,按照本價給你們。”
東崖灣因為秋收中斷好些年,許多家庭的鐮刀早已生鏽捲刃無法使用。
幾乎同時間,渾厚嘹亮的銅鑼聲又在整個東崖灣響起,無疑是里正張福生在召集村民。
不多時候,大槐樹下人山人海,畢竟想透過作坊擺爛的只是少數,且個體思維,家中有老人的早催著兒孫準備下地收割,免得再潑幾場暴雨直接泡腐在地裡,連穗杆都撿不齊全。
許三平開口表明:“因為我這邊進縣城送貨,就順帶買了批鐮刀回來,一把二十枚銅錢,大家需要的話排好隊,如果覺得不划算,也可自己去買,總之提前收糧是不能耽擱的。”
“三平真是個好娃兒,我還正愁買不到鐮刀呢!”
“趕緊的兒子,過去買兩把,明個兒咱全家出動割麥。”
老人們對他的行為大加讚賞,反應最是激動,只片刻許三平從城中帶回的鐮刀被掃購而空,令人意外的是,按照每家每戶兩個勞動主力計算,竟還差九十多把。
經過商榷,張福生準備明個坐南山叔牛車進城再採購一批。
……
……
……
董槿書在周寡婦帶領下穿過條蜿蜒曲折的黃土路,來到二嫂田小芳家院外。
咚咚咚!
門板敲響。
許春妮蹦蹦跳跳的跑過來開門,認清楚是從城裡來的漂亮姐姐,趕緊手牽著手往進迎接,田小芳見到後更是不敢怠慢,小心翼翼地端茶倒水。
董槿書輕抿了口,直奔主題:“田二嫂,是這樣的,朝廷最近準備對咱們縣從過軍的人員資料,戶籍,去向重新入檔,嗯……就是再記錄,你丈夫,也就是許三平他二哥,文卷中記錄的是情況不明,我爹的意思是當做重點物件排查清楚,你,有什麼線索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