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義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2章 水井村(一),組團穿越復興中華,聶義峰,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水井村,西距州城約四公里,東距長坡約五公里,屬“仁溫鄉”建制。全村共600餘人,其中200人是遷界禁海的移民。
董金彪就是從上版鄉木棠村遷來的,那時候他還是個7歲的孩子。
現在的上版鄉和過去可不一樣嘍!
碎石公路從洋浦灣出發一路北上,在峨蔓那細山腳下向東拐了個大彎,然後在木棠一分為二,一條向東直奔松林嶺,一條向南連通州城。
除了公路,北門江和榕橋江的引水渠、黎屋和火燒坡水庫,還有德義泉水廠、那細泉水廠、洋浦引水乾渠也都在加緊建設中。
等這些工程全部完工,將徹底解決洋浦、峨蔓、木棠地區的用水難問題,洋浦工業園和洋浦農業示範基地也將獲得充足的水源。
董金彪還依稀記得小時候,跟著阿爸去挑水的日子。
那時候全村只有三口井,遇到旱天水位低的時候,一家人只能乾瞪眼。來到水井村後,這裡的井水比北面要多得多,倒是沒再有過類似窘迫。
水井村外有座招工站,大喇叭正在廣播《原上版鄉改建木棠鎮及村民復界辦法》:凡復界村民,需全家簽訂二十年“勞務契”。簽字畫押後,可以免費分到一套新村住房和五畝自營地。自營地不收地租,只需繳納農業稅,稅率僅兩成。
不過如此優厚的條件,卻應者寥寥。
遷界禁海傷筋動骨,移民們十年血淚,好不容易才在新家園紮下根。再遷一次?他們怕啊!怕再像十年前一樣,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而且大戶們說海賊遲早是要走的,到時候會把給他們幹活的人都洗乾淨吃掉!
董金彪突然明白了,首長們為什麼要車接車送讓新兵回家探親。就是要讓大戶和老百姓們好好看看,大秦是來造反的,是不會走的,給他們幹活是大大有賞的!
想到這裡,董金彪愈加堅定了“跟著首長造反”的心思,連下巴都昂了起來。
要讓老爺們好好看看自己,不再是當年那個被狗咬的少年了!
運兵車在水井村外停下,移動音箱開始播放敲鑼打鼓bGm。這不是第一批迴家的新兵,但還是吸引了很多老百姓駐足看熱鬧。
“給短毛當兵真神氣呀!”
“你們看,過年時回來的那些穿的是灰衣服,現在這些穿的是綠衣服。”
“你們說短毛造反能不能成?”
“我看夠不能,他們到現在連州城都沒打下來!”
“非不能……”人群中突然傳來洪亮的聲音。
眾人一驚,紛紛退到兩邊行禮:“見過曾老爺。”
曾開年過六十,看上去卻不怎麼顯老,大概是因為天天鑽研儒學的緣故,頗有些仙風道骨。
他冷眼看著一個胸掛大紅花、身著綠花衣的年輕人跳下四輪車,摸著鬍子喃喃自語:“乃不屑為之也……”
董金彪的臉笑爛了,走路都不知道先邁哪條腿。戰友們幫他扛著大包小包,簇擁著他大搖大擺穿過人群,好像看熱鬧的百姓都不存在一樣。
水井村的木棠董氏,其實是在村南建了一個新村。當年為了爭搶土地,沒少和老水井村人械鬥。後來還是曾老爺出面調和,各方才消停下來,相安無事了十年。
董金彪他們家是董氏裡比較邊緣的一支。從小到大,他幾乎從未離開過村子,就連近在咫尺的州城都沒去過。在被抓壯丁之前,他以為世界只有木棠老家和水井新家這兩個地方。
終於,他來到了一個低矮破舊的窩棚前,心臟砰砰直跳。
“我到家了,謝謝弟兄們幫忙!”董金彪接過自己的大包小包,對戰友們笑道,“你們也趕快回家吧,讓家裡也高興高興。”
“好!董兄弟,咱們回頭見!”戰友們抱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