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義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3章 新體制(三),組團穿越復興中華,聶義峰,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穿越前,穿越國應該是“無所不管、無限責任的大政府”,還是“出了事別找我的小政府”,就是穿越眾們鍵政的熱門話題。
大政府,比如現代中國某些省市。政府作為社會活動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擁有幾乎不受制約的權力。這意味著可以最大限度調動社會每一分力量,但更意味著對人民負有無限責任,救火慢一分鐘即為十惡不赦。
小政府,比如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某些省市。政府僅僅是大義名分的象徵,而大部分組織和管理社會活動的權力,外包給了“士紳”。這意味著資產者擁有更大的自由,但即使無產者房子被燒光政府也無需擔責,因為權力既然外包,責任自然消失。
兩種模式各有利弊,大部分穿越眾也不是非A即b,而是十分實際的:
他們想控制大秦的每一個角落,調動一切資源儘快實現人生目標,稱霸世界。
但絕對不想有人管著自己!
那乾脆小政府得了唄?
且不說作為小政府的根基,豪強士紳根本不可能推行顛覆自己的政策——民國就是血淋淋的教訓。單就從人類歷史看,一個孱弱的國家想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擁有強大的力量,要麼依靠大政府,要麼天降猛男,最好二者都有。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集中力量,而不是無休止的內耗、扯皮,cosplay南明。
相比大政府的缺點,大部分穿越眾更不想要的是——都建國三十年了,還能被並不強大的敵人長驅直入,一把火燒了總統府。
所以綜合利弊,實控核心區以大政府全面控制社會,非實控地區向士紳妥協、讓渡部分權力,就是最現實的政策——當然非核心區是可以變成核心區的。
既然要全面控制社會,那徹底的土地改革就勢在必行——中國的問題就是農民的問題,農民的問題就是土地的問題!
羅靖濤侃侃而談:“十年內,我們的工業人口,相比可以預見的統治區的總人口,可以說微不足道。即使只用難民和流民,也足夠滿足用工需求。所以完全沒有必要機械地模仿‘羊吃人’,好像農民不破產就不會當工人。實際上,新中國兩次工業快速發展的階段,都伴隨著農村的穩定和生產力的解放!反倒是農村凋敝時,工業也隨之陷入困境。”
“即使在2000年,佔中國人口絕對多數的仍然是農民,更遑論現在是17世紀。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面臨的情況與新中國類似。農民只有解決了生存危機,才有可能參與到工業化程序中。隨之而來的收入差異,會促使農民為了改善生活而主動放棄小農經濟,或產業升級或進城打工,所以並不需要過分擔心小農經濟遏制工業發展。”
“從政治上來講,17世紀是一個人命如草芥的世紀!如果我們的統治區內能普遍實現耕者有其田,能人人吃得飽、穿得暖,就可以形成‘人權高地’,從而對外形成強大的政治優勢——以‘人權’為幌子干涉別國內政,不爽嗎?”
眾人都露出了壞笑,“穿越版土地改革”政策獲得一致同意。
羅靖濤接著說:“土改只在實控區進行,但是所有統治區都要落實戶籍制度,年滿16週歲即強制自立門戶。在實控區內,土改要按戶分配自營地,分地不考慮每戶的實際人口數,也就是說家裡人越多,自留地收益越低。”
這下大家又迷惑了:“這是為什麼?你都要打造人權高地了,為什麼還要多此一舉背口黑鍋?”
羅靖濤笑道:“因為我們要遏制宗族政治!宗族是親情和血緣的紐帶,在穩定農村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一點必須承認,北方的朋友你們可能沒有體會。但宗族政治不是!宗族政治對國家安全的威脅不用我多說,即使在21世紀,依然存在宗族械鬥、宗族販毒等現象。儋州作為臨時首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