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義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2章 新體制(二),組團穿越復興中華,聶義峰,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羅靖濤作為總經理,這些數字都在他腦子中:“曼谷分公司有43人,西港總公司留了68人,穿到這邊來的有871人。正式入籍的本地百姓有6000多人,功德林裡還有1000多人尚未解除醫學隔離。”

王辛豈奇怪:“啊咧?什麼時候又多了1000人?”

羅靖濤白了他一眼:“你簽字的時候都不看內容嗎?春節期間,軍委拿下了新英鄉,把當地村民都遷進了功德林,剪辮子、檢查傳染病,然後重新分配。”

王辛豈終於想了起來:“哦哦,對對對!當時在忙曼谷分公司的事情,沒顧得上這一茬。”

陳雷知道倒鬥團和儋州衙門有和約,好奇怎麼突然開仗了。

羅靖濤解釋:“油頁岩煉化汙染嚴重,長坡煤礦又緊鄰北門江,出於保護水源的考慮,礦石要運到洋浦再煉油。但是北門江旱季水淺,無法通航過載駁船,所以最終方案是用火車就近運到新英港,再由新英港用駁船運到洋浦港,所以必須控制新英鄉。”

“哦,是這樣……”陳雷露出壞笑,“你們這麼把人擄走,就不怕有人說你們‘殖民自己祖先’?”

話音未落,齊雙東破口大罵:“殖他麻痺!這群嘴炮眼裡,穿越後最好什麼都別做,一切照舊,老爺還是老爺,兩腳羊還是兩腳羊。如果這叫‘不殖民’的話,那老子偏偏就要殖民全中國!氣死這群嘴炮!”

陳雷對齊雙東早有耳聞,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見大家聊得熱烈,一直低頭猛吃的見仁也加入進來:“諸位領導,我有個想法,之前和生產討論過很多次,我們的組織架構是不是需要調整一下?”

生產和計劃兩大部門聯合提議,王辛豈十分重視:“現在的架構有什麼問題?”

“現在的問題是,所有工農業生產都由生產部組織。如果只是一個產業,這沒什麼。但現在是許多產業,就存在一個‘隔行如隔山’的問題。不瞭解這一行,就很難算出準確的產能。產能不清楚,計劃就不準確。計劃不準確,反過來生產也無法進行。”

王辛豈是商務出身,對工廠運作不甚瞭然,就看向張凱和孫堅:“生產部是什麼意見?”

張凱推了一下孫堅,孫堅撇著粵普說:“農業、輕工、重工、軍工需要分別組織生產,由計劃部統一定計劃。這樣可以提高生產組織效率,就係大大增加了見總的工作量。”

見仁瀟灑一擺手:“以前我做過整個集團的計劃,四五個廠好幾萬人協作,咱們這才幾個人?小意思!”

王辛豈聽懂了,有些為難:“等於在生產部和一線之間,又插入了一個層級。盤子還沒開啟就建這麼多衙門,有必要嗎?”

張凱趕緊忽悠:“一二計劃開始後,工農業協作會更復雜。與其等到問題越來越多不得不改,不如現在就做好組織上的準備。而且換位思考一下,一個人穿越之後累死累活卻連個‘中層’都當不上,心裡怎麼可能舒服?”

王辛豈思考片刻,表示同意:“那誰來做方案?”

“我來吧。”羅靖濤接過活,“我打一個草稿,大家討論之後再發到穿越通上公示。”

“嗯,那就辛苦老兔子啦!”

齊雙東見狀,也來了勁:“既然建衙門,也組建教育部呀!新加入的人裡有個叫師慧的,當過兩年中學老師,我看了她提交的教育建設方案,非常不錯!等一下啊,我發給你們。”

說著,就調出師慧、任欣雨和馮婧苓熬了一假期熬出來的方案,拉了個群發。

王辛豈簡單看了看,非常滿意:“那就師慧吧,大家有什麼意見?”

這能有什麼意見?人家是中學老師,還有執教經驗,不比一群鍵盤教育家靠譜?

於是話題又倒向了機構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之農家小憨娃大志向

聽風問水2023